下,通过宏观调控在抑制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方面取得的成效?”
萧宸微微笑道:“如果讲数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2%左右,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387.5亿公斤,是新华夏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增长25.8%,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三是货币信贷增势减缓。2004年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分别增长14.6%和13.6%,比上年分别低5个和5.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新增2.26万亿元,同比少增4800多亿元。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同时,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信贷结构也有所改善。
2004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得到缓解,这一事实证明,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有效的。”
一位香港记者接过话筒,问道:“既然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了,国民经济又保持了较快增长,宏观调控是不是完成了历史使命?”
萧宸笑起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不可盲目乐观。
2005年,华夏的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有三个问题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较大,也增加了华夏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一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二是国际油价高位波动;三是美元汇率持续走低。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针对华夏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增多,增加了华夏扩大出口的难度。
从国内看,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粮食进一步增产和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依然偏大,新开工项目较多,投资需求膨胀还有可能反弹;三是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煤电油运仍相当紧张;四是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扬,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较大;五是就业压力大、收入分配不公等社会矛盾不可忽视;六是体制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
新华社记者的问题都是有针对性的,或者说有专业捧哏嫌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请您介绍一下重点好吗?”
萧宸当然不能说不好,于是继续微笑着道:“最重要的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住信贷、土地‘两个闸门’,继续搞好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着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切实防止某些盲目扩张行业投资反弹。更加注重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重点。按照推动结构调整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安排好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005年,尽管华夏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比较有利。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今年国民经济一定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
又是一名香港记者:“回过头看,争论始终伴随着这次宏观调控,可以说,对这次宏观调控的认识,要比历次宏观调控争论大。虽然人们的认识逐渐趋向统一,但仍有不少不同看法。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