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45章十六届四中全会(4/6)

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华夏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映照,有许多值得留意的观察点:

本次全会的决定,是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而理论的创新,正是全面加强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论和纲领是执政党的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理论的因循守旧必然导致实践上的裹足不前。党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本次全会对如何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华夏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华夏**人的一大创举。市场经济虽然是走向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但“布满荆棘和陷阱”将之与华夏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能力,而对之实行科学的驾驭,则需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一系列复杂的关系,解决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依法执政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和未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着力点,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而在制定和执行这种制度、规范和程序时,是否能真正按照郑南巡所要求的那样,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而依法执政,既是现代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也理应是华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的活动如何进入国家法制的轨道,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如何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能否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力戒以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和政治动员来贯彻政令措施,避免权力运行的无序和混乱,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之一。

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全新课题。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当前,在全球和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先例的交流与碰撞,华夏的传统文化经受着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巨大冲击。承接传统,继往开来,发展华夏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处在一种令人担忧的困局之中。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党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领导全国人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考验。

整合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转型期华夏社会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华夏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锋,并且因此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如何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理所当然地成为本次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执政能力”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新年的到来,当国家统计局发布2004年度统计报告之后,萧宸这个华夏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又因为分管发展规划、参与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而被大批记者堵在国家发改委大门口。随后,萧宸干脆坦然接受了采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