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微微了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
理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陷
发展滞后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却是三个方面:第一,
制的转换使东北地区经济赖以成长的制度环境发生了
本
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成长日益失去制度
优势,并需要承受比其他地区更多的改革与
制转换成本。第二,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的‘主导资源’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和开发,东北许多资源开发
城市和地区可采资源不断减少,最终酿成了目前‘资源枯竭地区’问题的集中爆发。第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发生了重大逆转。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势
一步突显
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绝大
分地区没有列
国家对外开放的重
地区,昔日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
现了向‘经济边缘地区’演化的倾向。”
萧宸轻叹一声:“当时国有资产监督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局局长齐晓旺同志也在场,他
一步指
了东北地区中央监
企业的问题说:中央监
企业经济总量大,但资产负债率
,经济效益不好;中央监
企业规模大,但垄断
和基础
行业比重
,产业结构转型难度大,其中突
的问题是
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对资源型工业依存度
;中央企业包袱重,与其他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竞争。”
“我们发改委东北振兴司的同志则认为,对于东北地区落后的主要的、本的原因在于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
分析来看,东北地区产品基本市场化了,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则很低,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于全国最低
平。政fǔ官员的观念和对自
利益的考虑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障碍,能否把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就看政fǔ官员能否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弃应该放弃的权利。要加快市场化改革
程,东北地区政fǔ必须尽快将市场经济观念,转化为政策和行动,摆脱对传统计划经济
制的路径依赖,尽快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让企业自主。”
萧宸见王昆说得有些沉重,便笑了一笑:“但是大家也认识到:不仅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还要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在优势和积极因素。如果把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总结一下,我看主要有两条:一是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大。东北地区地
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的
心位置,经济
往条件优越。聚集了一大批大中型国有企业,综合
能力
,规模经济优势显著。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再次崛起的希望很大;二是东北地区集中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
有较
控制力的中央企业,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
大优势和希望所在。”
王昆也笑了一笑:“我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调整作为切和突破
。没有国有企业的崛起,就没有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没有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难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我国的经济发展
平正
于从低收
向中收
到
收
的过渡阶段,能忠实地
现国家意志的企业群
只能且必须以国有及其控
企业为
心来形成。南
国家采取了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政fǔ主要运用货币、财政等经济政策,不再直接
纵企业,但这些国家经济或多或少都
现了金
危机。国有企业的功能,就是实施政fǔ主导经济发展模式的直接调控手段。”
以我就补充说,除上述问题外,东北地区不少国有企业还存在着观念陈旧、机制不活、技术落后、理
放、人才
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更
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困难局面,延缓了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
步伐。”
萧宸:“当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是主
,结构调整是主线,制度安排是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是战略目标。国有资产
理
制改革的意义在于落实国有资本
资人代表,维护国家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搞活国有资本经营。这中间,涉及到政fǔ社会公共
理职能与国有企业
资人职能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的划分、国有资产运营
制建设;更涉及到国有经济的战略
调整,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多
有效实现形式的拓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这将为各个地方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提供广阔的空间。”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三大负担是相当沉重的。我认为解除国有企业三大负担,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国有企业三大负担,严重地阻碍着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