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将得以保留。未来的沃尔沃将由独立的管理团队领导,总部仍设立在瑞典哥德堡。吉利的竞标得到了中资银行的支持。吉利还承诺会增强沃尔沃在增长迅速的华夏市场的销售网络和采购商机。
声明显然是经过字斟句酌的,专业、严谨而简明。除了交易谈判的细节,吉利明确回答了各界此前关心的所有核心问题,比如收购后如何整合运营、如何恢复沃尔沃盈利能力等。
海外媒体评论称“吉利在实现其堪称华夏汽车厂商迄今最具雄心的全球化扩张计划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哥德堡市前市长、社会民主党议员goranjohansson表示:“我认为这是目前沃尔沃所能遇到的最好的事。华夏公司需要沃尔沃的知识,因此我认为交易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自吉利决心收购沃尔沃以来,李书福有两个比喻常挂在嘴上:“农村青年爱慕国际明星。描红造句写短文,最后争取拿诺贝尔文学奖。”前一句话可直接解读为沃尔沃值得收购。后一句的解释是,吉利非常有必要收购沃尔沃。
为提升吉利品牌,李书福自2007年起策划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转型。吉利转型初见成效,成为最具创新力的汽车企业。如果说前一句表达李书福的战略雄心,那么后者则透露其战略路径。
国际一流品牌、业界领先的安全技术、丰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积累,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沃尔沃的yòu惑力大到让任何一家具有战略雄心的企业都无法抗拒,除了巨额亏损。这是吉利脱胎换骨,进行全球化扩张的大好机会。
收购沃尔沃是自主品牌加速全球化扩张的重要途径。
据称,当年福特买下沃尔沃花费64。5亿美元,其后又投入数十亿美元,加之此前积累,沃尔沃以100多亿美元形成了丰厚的技术积淀。其实专利技术是一方面,欧美企业至少有高达70%以上的非专利技术知识,还有依附于高素质员工的缄默知识。而这些往往是他们保持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所在。
沃尔沃的软肋是盈利能力不足,原因是高企运营成本遭遇销量下滑。而吉利的核心能力在于领先业界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对华夏汽车市场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据悉,吉利未来运营沃尔沃的战略安排很明了,瑞典哥德堡总部进行全球制造、营销,在国内新建一个沃尔沃基地,以看家本领造好车、卖低价。
购并的一个成功基础在于资产及资源的互补性。当时的政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先生分析称,通过收购,华方企业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与技术,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外方也可以借此进入华夏市场,享受华夏经济增长、市场规模扩张的蛋糕,两方面相得益彰。
通用等欧美企业的没落表明,全球汽车业的未来在于又好又便宜。而李书福的吉利模式嫁接沃尔沃优势,无疑是一条可行路径。风险和机会都在于产业链资源的整合。
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有关部门终于补办了去年就准备就绪的隆重庆典。这肯定是个值得铭记的数目,然而,脸上的兴奋难掩内心的尴尬:技术哪里来的?自主含量有多高?
央视财经评论员分析称:“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华夏汽车业走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在市场被外国汽车品牌瓜分殆尽的同时,换来的技术始终拿不上台面。我们只分享到了汽车工业带来的一小部分好处。”他给出的政策建议是,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扶持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