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下闸229小时,巍巍大坝已将89亿立方米的巫山**揽入怀抱;135米水位标高,让世纪工程稳健而欣然地步入流金淌银的收获季节!
如果说此前所有的施工阶段是阳刚,是豪放,是金戈铁马和纵横捭阖,那么,初入蓄水、通航、发电收获期的三峡工程,则多了一份自在超然、大度坦荡以及母性的情怀。
在悄然的蓄势和伟大的升腾之中,那些曾经充满险滩、暗礁、沉船和死亡的地方,那些由大禹、纤夫和哀猿带来的故事,那些因出峡洪峰强加给中下游两岸的忧患与梦魇,将很快成为历史,而代之以新三峡的烟波浩淼、巨轮通达、电输千里、人水和畅…
伴随永久船闸“天下第一门”的缓缓开启和左岸首批超级电机转轮的飞速运行,华夏几代仁人志士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西江石壁与高峡平湖,终于向世人亮出了她胸怀博大、内力无限、形神兼备、动静有致的超凡姿态!
高坝漫步,一个美国坝工专家苍老的声音蓦然响起———1963年,84岁高龄的萨凡奇先生还念念不忘地对一位华夏人谈起三峡:“华夏大坝是一定会建成的。你们华夏有许多聪明人,不会把巨大的财富长期搁置不用。只是对于我,已是一个失落了的美好而痛苦的梦境了。”此时此刻,萨凡奇先生的预言和感伤,竟是如此地令人动容。
沧海变桑田,江山驻胜迹。长江三峡的命运,从此由逼仄的过去走向宽广的未来。
华夏大坝托起的一湖涟漪,将给国人带来福祉与安宁。
人是有记忆的,有记忆就会有怀想。随着江水慢慢上涨,三峡库区一百多万人的生活印记,也随之渐沉江底。多年以后,他们只能到江边去缅怀故土,指着江水告诉孩子: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
外国人说: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30多个,而华夏三峡库区最终移民人口将达113万。到2009年,三峡地区将搬迁11座县城、114个集镇。华夏人有能力完chéng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移民么?
学者们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移民史。大量考古证明,千里峡江是古代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融地,也是近代东部先进文化西进的通道。历史上,三峡地区先后有过6次大规模移民。如今,三峡库区正涌动着空前的移民潮。不过,与历尽迁徙命运的三峡先民相比,这次搬迁不再是迫于战争或生计,而是为了建设和发展。
三斗坪坝区移民孙列奎、叶兴平是一对小夫妻。1993年初,他们搬迁时小叶正怀着身孕,而“新居”却是一顶简易帐篷。两个月后,三峡坝区移民中的第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小两口在杂乱逼仄的帐篷里为女儿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孙璐”他们说“虽然现在难一点,但以后有盼头,我们想得开,我们认了…”
外迁潇北的移民黄洪宪在萧宸调研时,跟萧宸说的第一句话是想“老家”2002年,黄洪宪所写的对联“为国家舍小家凤凰栖处安新家,从渝州到荆州移民风格扬九州”获得荆州马年春联大赛“最佳情感奖”同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华夏”年度人物,百万三峡移民荣膺“特别大奖”
三峡建设者说:移民,百万移民,是他们奠定了三峡工程的基石,是他们托起了华夏大坝的第一道脊梁!
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劈峰摧谷,滚滚东去,以气吞山岳的磅礴气势,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也孕育了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
三峡不但以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美丽长江的标志性河段,更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
在数日的走访调研、慰问移民、检查工程、确认方略之余,萧宸也将三峡美景永远的记在心底深处。
回望三峡,无数遗址、墓葬、石器、陶罐、碑刻,陈列于杳远的时光隧道———三峡,一根哺rǔ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脐带,一个承接吴越、荆楚、巴蜀文化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