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09章三峡建委副主任(5/6)

代、跨世纪的沧桑巨变,是见证世界水利史上无双奇迹的诞生,是见证华夏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升华。50年,我们见证了创造、智慧、拼搏与牺牲。50年,我们见证了恢宏、雄浑、博大与崇高。”

萧宸肃然点头,望着几乎是一望无际的蓄水区,一阵渺小感在心底升起,继而,有瞬间变成巨大的自豪——这是我们华夏人建设的伟大工程!世界第一!

长江,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对这条全长第三大河及其上游600多公里的川江,华夏人始终怀揣着爱恨交织。

亘古迄今,它哺rǔ生命,孕育文明,却也流淌着泪水,流淌着忧患。

多少年,绝壁危岩、险滩暗礁、鸟哀猿啼、汹涌漫漶…是状述长江三峡无以规避的词句。

多少代,奔突出峡的滔滔浑黄,如暴戾夔龙无羁野马,成为华夏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说1870年泡天洪灾惨绝人寰,单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1931年,大水泛滥全流域,武城泡城百日之久;1954年,洪峰使中下游溃堤无数,江汉平原几成泽国;1998年又一次全流域洪水,迫使举国上下“严防死守”总动员,萧宸对当时亲守大坝的画面至今仍感到记忆犹新…问后土苍天,谁能解除华夏心腹之患?何日能给“野马”戴上笼头,让长江两岸生灵高枕无忧?

从“夏禹疏凿”、“瑶姬导航”到“铁牛镇江”从李冰筑堰、后魏《水经》到石鱼题刻,多少神话多少故事,寄托了先民江随人愿的理想和兴利除害、人水和谐的渴望。

抑洪患而天下平,擒蛟龙而百姓宁。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首度将根治空想写为“实业计划”;领袖毛泽东的雄奇诗篇,勾画出截江驯水的形象蓝图。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有传世铭文:“如果我们能梦想到,我们就能做到。”可在逝去的时代,令人尊敬的美国坝工专家萨凡奇先生,却只能怀揣“扬子江初步报告”而遗憾终生。

华夏民族并不缺乏梦想。但他们深知:“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伴随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缕阳光,闻听峡江勘探钻机的第一声轰响,掌握自己命运的华夏人,正为“世纪之梦”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且长凌云翮,乘春自有期。”

1992年4月3日,一个令中外瞩目的日子。

这一天的15时21分,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两千多名代表对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作出最终裁决:赞成1767票,反对117票,弃权664票,25人未按表决器。

70多年设想、期盼,60年勘探、论证,38年论辩、驳难;上还是不上?快上抑或缓上?终于由人民的意愿一槌定音。“毕其功于一役!”毛泽东的声音穿越时空,在人民大会堂jī起巨大回响。

挟人类首度截断万里长江的威势,携奏凯葛洲坝的豪迈与喜气,建设大军浩浩荡荡西进峡江,列阵巴渝门户,叩问江心中堡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隆隆炮声中,坝区对外专用公路、连接左右岸的西陵长江大桥、输变电工程、“三桥一隧”等基础项目迅速拉开建设大幕;组织机构、规划设计、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等前期准备工作悉数铺开,如火如荼…

“兴大业如烹小鲜”“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16字箴言如惊雷、如利剑,时时在每一个建设者头顶高悬!

而招标承包制、质量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多级验收制等先进管理科学的连贯实施,确保了这一空前的挑战性工程万无一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