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将完全代替“草鞋加烟袋”的时代。
其实吴城和梁溪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吴城的第一个“撒手锏”吴城紧邻华夏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东方,就好比岭南的特区鹏城和狼都紧邻香港一样。吴城正好落在东方100公里都市圈的范围内,当浦东开发和外资大举投资华夏的狼潮掀起时,吴城当仁不让地成为外资投资东方的敲门砖和大后方。199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吴城洽谈工业园地址的时候,从东方乘汽车,居然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漫长的旅程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无法再把园区的地址往西迁了,更不要说距离还多40公里的梁溪了。于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吴城城的东面扎下了根,并彻底改变了吴城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
政策优势是吴城的第二个优势。不能否认,吴城先进的园区经验,凝聚着当地居民和官员的智慧。但没有国家全力的支持,吴城的工业园根本不可能发展得如此好。当李光耀在吴城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之后,吴城的地位就不同于其它地区了。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却有了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权限,创建之初的新加坡工业园更是享有特区的待遇。吴城也成为少有的几个能牵动中央的城市。当众所周知的工业园矛盾jī化的时候,华夏高层毫不犹豫地向新加坡保证,全力支持吴城工业园的发展。正因为当初有这样的政策扶持了吴城的起步,使得吴城终于能够“笑傲江湖”
吴城和梁溪相比,除了文化历史,比来比去就是园区经济的优势最为明显。不少人带着戏谑的口气称吴城是“一招先,吃遍天”而园区经济的优势得益于区位和政策的优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第二年,从全国各地来吴城考察学习的地方越来越多,被人调侃说2001年是“全国学吴城”年,无论是经济建设、城市规划、廉政建设…好像忽然之间吴城都可以充作全国模范了一般。吴城的实力在短短的六年内,的确像一只浴火的凤凰,直冲云天。她那绚丽的“羽毛”甚至让一向以老大自居的东方也平生几分嫉妒。2000年,根据国家审计部门的统计,吴城的gdp达到了第六。吸引外资达到72亿美元,只比东方少1个亿。但萧宸心里却是清楚,经济强市,并不意味着吴城已经是城市强人。一个城市的实力,还取决于她作为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在这方面,现在的吴城还在起步阶段。
别人也许忘了这样的事实,但萧宸却时刻提醒着自己,那就是:吴城所包括的那些令人羡慕的经济指标,其实是包含了五个县级市的“大吴城”鹿城、松陵、海虞、张港、湖仓,这五个虎虎生威的县级市,只要少了一个,吴城的排名就会大大地倒退。在吴城2000年的gdp、吸引外资、自营出口额三大指标中,分别有67%、60%、50%是代管的县级市创造的,而梁溪相应的比例分别为42%、34%和25%。所以,萧宸甚至,其实吴城并没有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摆脱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而鹿城、海虞和张港似乎都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或是希望升格成为地级市,或是希望摆脱吴城的影响。在萧宸想来,未来的苏南,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试点,究竟会采用哪种方式?如今还是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下属县级市实力的增强,吴城也好,梁溪也罢,都无法阻止他们离心的步伐。这是又一次城市体系的蜕变,今后的苏南,必将产生和吴城、梁溪、延陵一样新的中心城市,而城市的竞争将不是“集团式”的竞争,而归结到中心城市的竞争。吴城能否在那时傲视群雄?还是未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