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将军闻见了火药味(4/10)

“你看,有二七公社!”毛泽东手指窗外的标语,眼里闪烁出一种孩子般活跃的目光“二七公社就是好!”这句随口而出的话后来被印出来,繁荣兴旺了一派群众组织。

“你记。”毛泽东吩咐杨成武,看着他将记录纸翻到新一页,便一字一板地发出‘!最高指示”:“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阶级内部,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一个工厂,分成两派,主要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为了保自己,蒙蔽群众,挑动群众斗群众。群众组织里头,混进了坏人,这是极少数。有些群众组织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有些人当了保守派,犯了错误,是认识问题。有人说是立场问题,立场问题也可以变的嘛。站队站错了,站过来就是极少数人的立场是难变的,大多数人是可以变的。革命的红卫兵和革命的学生组织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只要两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就要在革命的原则下实现革命的大联合。两派要互相少讲别人的缺点、错误,别人的缺点、错误,让人家自己讲,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有利于革命的大联合。”

伴着列车唱个没完的单调的进行曲“联络员”杨成武将这段“最高指示”通过电报传到武汉,传达到周恩来手中。

二梅岭

一九六七年七月十四日晚九点零八分。

专列像疲倦的跑过长路的行人,喘着粗气停靠在武昌车站。前驱车上的警卫部队先到一步,已经将站内站外全面戒严。

毛泽东在几名卫士的环卫中步下列车。当他的注意力从脚下的阶梯转向站台时,迎面墙上赫然几条大标语:

“打倒陈再道!”“陈再道不倒,中南不太平。”

毛泽东摇摇头,对杨成武重复:“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

杨成武点点头。至此,他已揣透毛泽东南巡的主旨,不是要乱,不是要煽风点火,而是要稳定,要控制局势。

他脑海里闪过半年前的一幕。

那是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的一天,毛泽东参加了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他的左边坐了“三三制”那时还没形成“四人帮”中央文革一帮人被某些老干部私下称为“三三制”包括了‘大三”康生、陈伯达、江青;“小三”王力、关锋、戚本禹。毛泽东的右边坐了“旧(救)国军”这词本是中央文革工作人员私下的戏称讥称,因为电影里军队自称国军,毛泽东说“文化大革命是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的继续”“文革”里的爪牙们便将国务院的周恩来、陶铸和军队里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老帅称为“旧国军”“旧”是相对文革小组一班“新”生力量而言。但是国务院和军队里的工作人员也会解释,把“旧”说成“救”;天下大乱,他们是“救国军”

碰头会上,毛泽东举起左手,朝“大三”、“小三”那边一划:“我们的干部,不烧不行,还要继续发动群众,继续煽风点火…”接着,他又举起右手,朝国务院和军队干部的“旧(救)国军”们一划:“但是,烧成灰也不行,要救人于水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烧成瓷菩萨就可以过河了嘛。”

作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毛泽东深明“将兵”、“将将”治军治国之道。他常讲:“一个篱笆要三个桩”天下不能清一色。“大三”、“小三”不能没有“旧(救)国军”更不能丢,林彪这股力量也得用。

“一统天下”可以“一色天下”不存在。“一色天下”就没有他这位领袖、统帅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碰头会上,毛泽东决定让陶铸“南巡”“救人于水火”他点了几位省委第一书记的名,叫陶铸去保。会后,周恩来开列二十余人名单,经毛泽东同意,交陶铸“南巡”时加以保护。

可是,中央文革小组不答应,断然采取措施,利用“武汉赴广州专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团”制造事端,抓住借口,在陶铸南巡之前,将他打倒

现在,毛泽东亲自南巡,中央文革会不闹事不过,要把文章做到毛泽东头上,怕也没那么容易,也未必有那个胆儿…

杨成武带着这种期待和忧虑参半的复杂心情,将毛泽东送到东湖宾馆“梅岭一号”顾不及休息,直奔“百花一号”周恩来的住地。

这是一座不带地下室的平房,杨成武的住地也被安排在这里。他没进自己的住房,直接走进周恩来的客厅。

“总理!”杨成武敬礼,然后同周恩来握手“主席已经安全到达,住进了梅岭一号。”

“好。”周恩来拉扬成武坐“先讲讲路上的情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