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六章满洲人的作为(3/4)

的大节在此时受到考验,有些在故居本地举兵的,可能觉得保卫乡土事关自已的家财产,这也与烈士的动机有关。

在长江下游立即引起反抗的近因于薙发令。对男的理发作规定,原来是中国的老传统,明代即规定发挽辔,以针在脑后;满洲人则将发之前及于脑剃去。1**5年新朝代命令全国男一律照办,限10天之内办毕,如不照办则是违抗天命。汉人越觉得薙发为一辱的置,而满洲人执行命令的态度也越,好像大帝国的全靠臣民遵命与否,而一切存亡去就之间全靠剃刀作主宰。一位翰林学士私下里议论这政策,立即被判杀罪,只因他与皇室接近沾恩以绞死执行。究竟有多少人决定宁死不愿在这命令之前屈服,无从什算,因为这薙发的问题也和其他抗清的原因混为一

满清另一个不荣誉的政策,为大兴文字狱。任何印刷文件如有谋反的嫌疑立即被官衙追究,通常并将情节奏呈御前。极少数例,撰文者会直率地提他们忠于朱明王朝,多数情形,只在文字之中提及史事,从侧面后面看来则似有对新朝廷不满的嫌疑,例如有讽刺的诗句、被禁止的字、非正规的辞语、谐音的文句等等。如果一项文件被认为有谋反的罪名,不仅作者和资赞助者被惩罚,也连累到读者、刻板者、印刷者和售书者。在最严承的案情中,犯者被凌迟死,家属被判死刑,或放,或发放为。即犯者虽已故也剖棺割尸。当皇帝震怒的,一件案件可以株连好几百人,可是也有不少案情被告判为无罪而开释。这类文字狱断断续续地执行到清镇的前半期间,直到18世纪末年才停止。

然则所有残酷生事的地方,抵不过各近代史里提及的民族间的张。因着汉满两方缺乏永久的仇恨,使我们想到现在所谓的民族主义其实是近代社会的产。在现代社会里,文化上的影响,再加上经济上的利害,使每个人切到集之间在对外态度上有其独特之,如因外界的预而使这些社会价值有剧烈的改变,必招致烈的大规模反动。在17、18世纪时,满清无意将中国传统作大规模更动,汉人也未曾觉得他们的文制度整个地被威胁,所以受激动的仍在全人中占极少数。

清初盛世

对大多数的民众讲,这一个半世纪(大概自清朝关迄至1800年)是一段和平与繁荣的时代,满清最初的4个皇帝因之享有盛名。

顺治(本名为福临,在位于1**4年至1661年)幼年登极,初时由叔父多尔衮执政。顺治宗教思想厚,他既受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的影响,也对佛教极兴趣。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他的臣民不会忘记,当南巡的时侯,船泊于乡间,而皇帝灯下读书至午夜未歇。康熙雍容大度,他的孔雍正(本名胤祯,在位1723年至1735年)却严刻而有心计。他在这时注重纪律似有必要,但是因本及家事间的纠纷而对臣僚采取严密的监视,引起特务政④治的抬。因他而传下来的侦探政事,带有惊险的彩。4个帝王的最后一个是乾隆(本名弘历,在位1736年至1795年),在位60年。他井未在1795年去世,只是传位于而自称太上皇,仍在幕后纵国事至1799年驾崩方止。全中国历史中,未曾有如此数代帝王,继续不断将开明专制政绩保持到如是之久。四人个不同,却都富于力,也都称能。他们对政局之用心,集说来也是特。在朝代开始之日,皇位左右备有大批译员,可是顺治朝结束之前译员已无必要,皇帝已熟悉汉语汉字。雍正只在咒骂时才用满语。康熙与乾隆本即是学者,只是他们汉学造诣的浅,历史家并无定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