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攻西夏时故。他的帝国分作四
分:金帐汗国(GoldenHorde)包括俄罗斯之大
疆域、莫斯科和基辅(Kiev)在内;波斯汗国所辖自阿富汗边疆及于伊拉克边疆;另一汗国在两者之间而向东延伸,概括今日苏联中亚地带与中国新∥疆,只有大可汗有权统辖以上三个汗国。他自己的领域北至蒙古沙漠地带,南达中国海之海滨。当日这不过是一个憧憬中的远景,直到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死后50年,才成为事实。
日本人两次将忽必烈的来使斩首,又两次使其远征惨败,忽必烈极度的愤怒,于是准备第三次远征,维持其声望。各项准备在二次失败之后不久开始行,造船的工作及于全中国沿海,北至朝鲜半岛,中经渤海湾及今日中国之东北,商船也被征用,供应
品则大量地屯集,海上
手全被召募,甚至海盗囚犯也被宥免而予以官职以便往日本
罪图功。公元1285年由长江下游运往朝鲜之米100万石,表示大军的
动在即,可是1286年初,一
人意表之外的语令,将所有的准备全
放弃。《元史》称“帝以日本孤远岛夷,重困民力,罢征日本,召阿八赤赴阙,仍散所顾民船。”虽说所称符合情理,可是如此声张又自承以前之错误和目下弱
,忽必烈发
这
指令时不能没有
义上的勇气。
公元1281年的远征已在南宋覆亡之后,兵力增大数倍。北方的攻
队有蒙古和朝鲜
队40000人,船只900艘,仍循第一次路线前
;南方军由宋降将范文虎率领,有大小船只3500艘,载兵10万,由浙江舟山岛起航。规模之大,是当时历史上所仅有,这纪录直到最后才被打破。
据成吉思汗的家法,大可汗由选举产生。忽必烈取得这地位并未经过这一程序。他在公元1260年自称大可汗,在争夺名位时和他弟弟阿里不哥(Arik-Buga,元人将此名译为阿里不哥有循儒家思想指斥其对兄长不忠顺之意)兵戎相见。获胜后,他仍须对付中亚地区蒙古领袖所组织的联盟,他们是由从兄海都(Kaidu)率领,
称维持成吉思汗家法。迄至忽必烈在公元1294年逝世之日,两方冲突仍未停息。虽说他本人征服南宋,可是也向西北用兵阻挡了游牧民族,使中国不受其蹂躏。只是如此大可汗统领各汗国的权力也就名实俱亡了。在这方面忽必烈井不介意,他一心专注于中国,企图垄断东亚。公元1271年,他在汉臣怂恿之下,创建了元朝。上章已说及又八年,即1279年南宋的抵抗才全
摧毁,至此他才成为中国式天
。
很多历史家一提到忽必烈,就想到他曾远征日本师不利,因为这战役也产生了日本“神风”的传说。元朝对日用兵两次。1274年的远征(当时南宋尚未完全灭亡),朝鲜被用作
板,联合舰队里利用了800艘大小船只,上载蒙古与朝鲜兵员25000人。在占领了沿岸几个小岛之后,他们在11月20日于九州博多湾登陆。日本军在完成防御工事之后等展援军的来临。当天战事胜负未决,是夜会风扫境;当蒙古人决心后撤时秩序大
,据朝鲜方面的纪录所载,淹没于海中者达13000人。
也和第一次远征一样,沿海的岛屿,不费力地占领,队在博多湾登陆成功。只是在两次战役之间,日本人已在海滩一带构筑了一线石墙,阻碍蒙古骑兵的行动,于是远征军少有
展。战斗自6月持续到7月,仍无决定
的突破。8月间又有台风来临,船舶覆没数百艘。海陆军将领连范文虎在内率领
舰逃脱,淹没的军士难以计数。陆上残存
队则被日军在滩
拘捕集
斩首。今日国多湾的“元冠冢”即显示了“神风”的裁判。朝鲜方面称,损失数在参加者半数以上而略
,中国与蒙古的死亡人数无纪录。日本方面的记载指
:蒙古轻骑兵不能发生力量,而中国军则装备低劣,士气消沉。
从历史
蒙古武功的极致
格达这个回教国时,有一中国将领参加,中国工兵1000人即用攻城的炮弩投掷燃烧弹。10年之后他
攻襄
樊城时,忽必烈召用两个波斯工兵设计能投掷150磅大石块的重炮弩。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远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