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ddshuwu.com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正当五胡luan华,中原鼎沸之际,鲜卑拓跋氏也乘机进入长城以南,建立农业基地。淝水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hu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拓跋氏是一zhong鲜卑民族,他们在中国中世纪的统一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贡献。今日的学者尚不能完全确悉他们这一人zhong的源来。他们好像cao2初期的突厥语,可是其中也仍有初期的蒙文字语和初期的通古斯字语。有些中国历史家指chu,他们在公元3世纪之末来到中国北边的时候,拓跋的bu落才刚脱离原始的公社组织,他们仍旧没有居室,没有文字,没有法典,很可能在和中国商人接chu2之前,尚没有私人财产。
拓跋民族和其他民族在公元2世纪由今日之东北向西南移动。公元258年,结盟的各bu落在今日绥远的和林格尔集会,拓跋氏至此号称统率三十六bu。在4世纪初期,他们夸称ma上控弦之土20万,可是看来全bu人口只60万,而很难能超过百万。310年,他们和晋朝的一位将领刘琨有了协定,后者需要他们的助力驱逐其他的bu落,于是拓跋民族才开始拥有农业基地。
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
这胡汉的合作并没有成果,拓跋氏也暂时不见于经传。4世纪末,是氐、羌族chutou的日子,他们征服了其他少数民族,拓跋氏亦在内。直到383年前秦领袖南攻东晋失败(淝水之战),拓跋民族才卷土重来,表彰其独立地位。386年,他们的领袖拓跋珪自称代王,以后又改为魏。魏乃周前初期的国名,这样的国名千百年后还要被很多此起彼伏的朝代抄袭沿用,主要是他们之所在承袭着昔日国家的地盘。有些类似的朝代袭用同一国名尚且前后重复。照着传统中国历史家的办法,我们即称这魏朝为“北魏”或“拓跋魏”公元399年拓跋珪又径自升级称帝。他所创造的帝国共有12帝而连亘148年,直到534年分裂为东西两bu为止。在这长期纷luan的期间,其影响所及尚且打破纪录。在历史上,这北魏或拓跋魏也不算在五胡十六国的十六国内。
在初期建立帝国的时候,拓跋民族以其为少数民族而无悠长的文化传统,注重以俘获的人口加qiang其农业基础。公元391年,拓跋珪与匈nu一bu作战大获全胜,北魏纪录称:获ma30万匹,羊400万tou。匈nu的领§导人wu及家属共5000人全bu被chu1死,余剩的bu落民众一律发pei到黄河河曲今日之包tou附近,qiang迫改作农民,土地和农ju由国家pei给。迄至5世纪,同样的办法也照样施于其他的bu落。公元398年,拓跋氏又qiang迫迁徙高丽和慕容(也属鲜卑系)民众10万,以充实他们的京师(在今日山西大同),各人也pei给耕niu农ju。413年开拓大宁时,拓跋魏皇帝亲自督导。
在京师附近,拓跋魏的领§导阶层分为八bu监督农业,其农场由国家经营。404年的官方文件称:当时的八bu已无原有zhong族的界限;而440年的诏令,更指定有耕niu之hu口,须将niu供无niu之家hu利用,政府尚且规定后者以劳力偿付前者的办法。由此看来,如果其耕田人首先以国家农nushen份开始,不久即可逐渐取得小自耕农的shen份。有些拓跋领袖之可成为大地主,并非不可能;只是证据ju在,他们没有将国家地产之大bu据为己有,也未将大量人口擅自改作佃农。
事实上拓跋魏因能直接征税于农hu,才逐渐将其统治权推及于一个广大的地区。最初其朝廷派遣军官登记归附的人口,暂时收取布匹以代替正规之赋税;至公元426年才通令所有赋税全由州县官经手,其他的经理人众一律撤回。若不是那些可能从中作梗的人wu,例如汉人之家族缙绅的势力及少数民族间之王公大臣,均已被解除威权,此项直接征税办法不可能付之实施。北魏5世纪的帝纪也记载着归附的hu口,三千一chu1,五千三chu1,前后不绝。很显然的,后汉末年以来地方分权的趋势至此已被扭转。凡北魏不能以武力征服之chu1则从外加压力,使之归化。拓跋朝廷又能外御其他游牧民族如蠕蠕(柔然
本章尚未读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