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花园一隅,树上盛开着成百上千的大红色茶花。
胡大姑娘笑“这树原是先祖文襄公幼时自芙蓉山上移下来的,自移至本园起,也有两百多年了。”
何子衿道“那会儿还是前朝吧。”
“前朝还没开始,是大凤朝德宗皇帝时。”胡二姑娘道“所以说,我家这茶花树也算历经沧桑了。”
三姑娘看了又看,道“若不亲眼所见,都不能信世上竟有这样的茶花树。”
胡三姑娘与何子衿年纪相仿,眉目间肖似三太太,听三姑娘的话不禁笑道“其实我家这株茶花树说是有些年岁,在咱们碧水县也是不错的景观了。不过,听说帝都有株杜鹃树,树干有合抱粗,一次开花上万,又是不一样的气派。”
何子衿道“那肯定得上千年的古树了吧?”
胡四姑娘咯咯笑,道“这算是树外有树了。”
大家都笑了。
看过胡家的杜鹃树,及至快到晌午时,何子衿三姑娘便告辞了。
两人路上买了几支糖葫芦,到家后,何老娘嘀咕一句“又乱花钱。”接过一串山楂的吃了。
沈氏说饭后再吃,笑问“如何?叫你们赏花儿,赏了些什么花儿?”
何老娘咬着醮了亮晶晶糖浆的山楂果儿道“这冬天有啥花儿好赏的,无非就是水仙,这会儿腊梅还没开呢。”她家这两样花儿都有,依何老娘五十多年的阅历,她完全无法理解这世上竟有这一等赏花之人。哪怕她家丫头片子的花儿卖了大钱,何老娘都不能理解赏花之事,花有啥好赏的?无非就是开了花儿,香喷喷的,瞅一眼便罢了。当然,还有一些花儿是能吃的,譬如藤萝花可作藤萝饼,玫瑰花可做玫瑰茶,就是茉莉,除了熏屋子外,花未开时摘下,去了柄蒂淘洗干净,和上两个鸡蛋,摊的茉莉饼也好吃,带着一股清逸花香,与寻常的鸡蛋过不是一样的味儿。这花儿能薰屋子能吃倒罢了,可世上多少事做不过来,竟还有人瞅着盆花看没个完?俗称赏花!在何老娘看来,凡赏花赏草的人都是吃饱撑的,更别提花大价钱买花儿买草的人,在何老娘看来,都是冤大头!
所以,这胡家姑娘请她家两个丫头去赏花儿,胡家是大户,何老娘还应景儿的弄些鎏金首饰来给丫头们充门面,实际上,何老娘觉着,胡家都是一家子吃饱撑的没事儿干的闲人。她家丫头片子啥花儿都会养,春天的迎春,夏天的玫瑰,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腊梅。哪怕胡家是大户,何老娘也不觉着他家的花儿有什么好看的。
三姑娘笑“胡家有一株两百多年的茶花树,刚开花儿,我瞧着得有上千朵花儿,很是好看。”
何子衿点头“咱们县恐怕都没这么大的茶花树。”
何老娘道“你们见识过啥呀,你祖父说芙蓉山深处,有一株上千年的茶花树呢,开起花来,那好看劲儿,就甭提了。这两百多年的花儿算什么,去芙蓉山上走一走,多的是有年头儿的花啊树的,那花儿无非就是长在胡家,人家才觉着稀罕。”
别说,何老娘这话其实自有其道理。何子衿忙问“祖母,真有那么大的茶花树,我怎么没见过。”她也是常去芙蓉山的人哪。
何老娘啧一声,端了茶来吃“都说了,是要往深山里走才能见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