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六十九节
期末,地区文联组织了一行人到荞麦山来采风。他们到了学校,找见天主,说:“没想到你住在如此破旧的宿舍,如此偏僻的学校里。”查看天主只有一张床,一个锅,连菜刀都没有。其余只有书,一堆洋芋。天主就以那一堆洋芋度日。检查天主的读书,已留下的《资治通鉴》评论一百万字,《红楼梦》评论七十万字。已评到《红楼梦》第一百回了。壬红民老师gan慨:“单看这一百七十万字,便知你一日未曾浪费了。”天主要煮洋芋招待大家。众人笑起来:“我们在这看了你这生活,心里难过得不得了。还吃什么洋芋。”拉天主到乡上饭馆吃了饭,开旅社住了。
因法喇村面积太大,人口太多,已在二十年前划了个拖ji村chu来。一千多人。从荞麦山爬到拖ji村。他们整整走了一天。爬到海ba三千八百米的拖ji村。一路见农民在挖竹gen,此地连树gen都没有了。谈起来,壬红民老师、陈文韬老师说:“什么时代了!天上卫星在不停地转,传播科学知识,而这里的群众gen本不知。”问呢,卫星也不知dao,电视也不知dao。
到了村公所。支书、村长、文书都来了。他们抱了行李来。去买得五十个jidan。天主与他们去买ji,走遍全村,惟杨学宏家有只公ji。杨学宏与天主高中一个班,现在包谷垴乡信用社工作。他是拖ji村有史以来惟一的一个高中生。他家住的也是茅屋。全村惟一的瓦房,是蒋支书家的。
吃了晚饭,屋里生了熊熊的火,一夜山风呼啸。天主与尉老师、陈老师睡一床,大家都冻醒了说话。
第二天早上,天主的学生李华章家,煮好rou备好酒,来请老师们了。大家去了,大酒大rou的,说在这么贫困的地方,这么办了,不好意思。又见一家人,动必称师,言必称请,端碗递筷极为特殊:一只手端了碗,另一手则握着端碗的手,递茶递筷皆然。众人大奇。问天主。天主说这些人hu都是中原移民的后代,问时果然,祖籍南京。壬老师说:“那么怕是古中原之遗风了。在外面是见不到了。”众人都说在中原也极少见到。壬老师教汉语课,试问了一些话,均属北方方言区。而且包括天主在内的人说的方言,不川不滇,别ju一格,壬老师惧然:“怕又是明南京方言,也未可知!,这倒是个好题目,值得认真考证。”罗南老师就在南京读大学,说:“南京方言也不是这样。”天主说:“六百年了,天翻地覆、沧桑ju变。当时明朝的都城,尚且成为了签订《南京条约》,又成被残杀三十万众的地方。语言岂能没有什么变化?就像保留佛经的,不是印度,而是中国。保留唐朝遗风的,并非中华大地,而是日本列岛。保留古南京语言的,定非今之南京人,可能是滇北shen山中的拖ji人、法喇人。”大家皆然。
中午吃好饭,大家就去爬山。那文书带路。谈起拖ji村来,人口呈负增长!众人大吃一惊。问其原因,就是生活贫困,环境险恶,病饿而死,或悬崖跌死!非正常死亡率高。陈老师叹dao:“这zhong负增长,与某些发达国家的负增长何其不同!这怕是全中国惟一负增长的地方了。当很多地方官员为控制人口增长而绞尽脑zhi、倾尽全力之际,这里居然干chu负增来了。”牟建业老师问:“这里有多少党员?”文书说:“只有两个。一是我爹,老党员,已退下来了。另一个就是现在的支书。这支书能力也差,又是很有问题。乡党委不让他干了。但拖ji村再没有党员,从别的村pei支书来呢!谁也不愿来。只好让他chu来再干,表示这个战斗堡垒还在。去年又chu点问题,又不让他干了。又是pei不来支书。又让他来干。”
爬上药山之巅,但见chunhua怒放。满山万紫千红。陈老师赋诗一首以助谈笑:“人间八月北风劲,药山chunhua始盛开。南滇风wu天下绝,尽育古都南京人。”壬老师因问知文书家也祖籍南京,又问可有人回到南京去。文书说没有。最远的全族人就只他爹和他到了县城。壬老师问天主,天主也说:“家族中从没有人去过。我也没去过。”
在药山ding上看万山茫茫。江河如一daodao天堑,阻绝jiao通。药山三面绝bi,直下江波,高差三千米。壬老师说:“难怪孙天主写chu‘从我们年轻时看见大江/它就在金属的槽dao里自如地飞翔’这样伟大的诗句。”
到下午回到拖ji村。李华章家早已煮好rou等着了。大家饱食一顿,非要给一百元钱不可。说:“你家放心,我们chu来shen入生活、采风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