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省委书记,萧宸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他更关心坏的一面,那就是:虽然江东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未来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矛盾、资源环境压力、农民增收和群众利益等问题。
2007年江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5%,与上一个五年年均10。7%的增长相比,又提了3个百分
以上;而横向比较,这一速度预计超过全国平均
平4个百分
左右。2007年江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8
元,五年增长91。5%。(注:前文有误,江东这一年的gdp应该是全国第三,仅次于岭南、齐东,
于江南,并且比齐东只少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均gdp比江南略低,不过也比较有限。)
但是,作为江东省委书记,萧宸最关心的,还是江东在此时此刻当走一条什么样的路。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极,江东是长三角的一翼,这一翼如何发展,是摆在萧宸面前的最大考题。
展望华夏经济新一个五年的发展,谁都不能不关注龙地区之一的“长三角”也就是江北江南一带的情况,其中江东经济更是“长三角”增长极的重要一翼。
因此,东、中、西各有各的烦恼,经济区内
各省的烦恼也各有不同。总的说,中西
地区省份遭遇的是“成长中”的烦恼,东
发达省份面对的是“长成后”的烦恼。中西
更
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东
更
调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不同的烦恼决定了东、中、西
省份之间的经济合作多于竞争,相似的烦恼决定了东中西
内
各省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
萧宸当然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旗下,在中央政fǔ统筹各地区发展的战略框架下,地区之间的竞争也好,合作也好,都会打下协调的烙印,共同演绎华夏经济在新上的新的辉煌。
不过,在省政fǔ向江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的工作报告中,还是有一些“
指标”突
了“发展”和“民生”未来五年江东gdp年均增长10%和2010年人均gdp8000
元这两个要求
现发展;其余的数字则全
有关民生。其中,农村居民收
增长速度接近城镇居民,说明省委和省政fǔ对统筹城乡发展的
萧宸特别调的是,江东经济并没有
调一味“
发展”而是在“
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原则下,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这四个“优先”就是把民生、创新和人
资源环境相协调放在了政fǔ工作的首位,也就是省委省政fǔ最近一直在不断
调的“幸福江东”
“全面达小康、幸福满江东。”江东经济的“龙”之威不仅
现在发展速度上,而且凸显一个“好”字。怎么好?主要有五“好”:
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江东经济仍然偏“重”向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的任务艰
。所以今年,江东省委省政fǔ提
的
要求是促
信息化与工业化
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
1个百分
。
之间日益密切的合作表现地方官员的施政理
。临京滨海新区的
势崛起,成渝及江城、星槠伟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必将为今后的地区合作增加
度。
“好”在经济发展平稳,没有大起大落,除了2003年受**影响gdp增长13。5%,其他四年增幅都保持在14%以上;“好”在产业结构优化,其中科技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好”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五年
在“三农”方面的钱特别多,苏中、苏北的发展速度特别快;“好”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生态市建设全国领先;“好”在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收
翻一番,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在萧宸看来,华夏的地区竞合是以地区资源禀赋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发展平差异为基础的。从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主要指标看,华夏地区之间的差距甚至大于华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总
上看,华夏尚
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完全实现工业化
程可能需要到2021年前后。2005年,东
10省市已
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东北地区
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而中
和西
尚
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已
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环渤海地区
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从省级单元看,京城、东方、临京三大直辖市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而西
个别省份刚刚
工业化初期。城市指标同样表现
大的东西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