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62章吴城引争议(3/3)

给发达地区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没有发达地区的带动,可能贫困地区会更加落后,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华夏经济时报》的文章抨击吴城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财大气粗’、‘先拔头筹’,这一说法本身便很值得思考。

吴城市领导其实早就考虑到‘一旦正式宣布免费义务教育,不仅涉及可能由此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还可能给当地政fǔ带来极大的政治压力。’但他们还是坚定不移的这样做了,说明了他们的决心,说明了江东省委、省政fǔ推进‘幸福江东’的决心。

吴城市市长岳邦为认为:‘义务教育本来就应该免费,在华夏,有一个地方率先突破了,其他地方政fǔ也就不愿落后,可能被带动。’

因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吴城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全国有着示范和象征意义。

事实上,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一个大方向,因而吴城先行一部的做法合理合法,无可非议。

在有条件的地区,能跑就快跑,这毫无罪过。相反,如果要求有条件的地区要放慢脚步,等候落后者,这除了给落后者带来心理上的缓解,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能做领头羊,最终带动并尽力帮助贫困地区共同前进,促进其他发达地区也加快步伐,这样的‘财大气粗’、‘先拔头筹’难道不是值得褒奖的,反而要横遭指责吗?

另外,和贫困地区有富裕学生一样,富裕地区也有贫困学生。凭什么我们要呼吁关心贫困地区的学生,就不要关心富裕地区的贫困学生?今年开学初,记者跟随吴城市委副书记刘伟、副市长甘友军检查开学工作时,这两位领导首选的不是重点学校、名牌学校,而是5所经济最穷的、条件最差的学校,其中包括外来民工子弟学校。

目前,吴城有近400万外来工,约18万外来工子女在吴城就读。这些外来工在吴城打工挣钱,改善生活,实际上就是帮助贫困的家乡减轻了负担。更何况,吴城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也将惠及到符合条件的外来工子女。

据介绍,在吴城,外来民工子女不仅可以享受9年免费义务教育,吴城还将把解决外来民工子女的‘15年教育’作为今后的重要目标。

《华夏经济时报》的文章说:‘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悖论:国家虽然有心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但却往往受到财政资金短缺的瓶颈所限,而原本生活已经相对富裕的经济发达地区却因为财力雄厚而得以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率先步入小康。’

国家有责任扶持贫困地区,我们对此非常赞同。事实上,国家对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已经颁布了很多优惠、倾斜政策。扶持贫困地区的责任在国家,但是发达地区应该有义务,帮助国家履行这个责任,这在近几年的东西部合作中已经有很多体现。这些年,吴城为贫困地区,尤其是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作出的奉献有目共睹。

如前所述,吴城对外来民工子女的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和‘15年教育’问题的落实,这样的气度和魄力更应让人刮目相看。

协助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并不是要建筑在发达地区损害自己利益或者裹足不前的基础上。和谐社会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双赢、多赢的政策,绝不是眼红嫉妒、损人利己或损人损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