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硬”还是“软”
王继思认为,本届领导集体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非常成功,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成熟的认识,对内对外政策和谐一致。“在宝岛问题上,美国的基本态度是不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这是中方做了大量工作的结果。”
在处理中欧关系上,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以及在处理与发展华夏家的关系上,过去三年来,华夏政fǔ积极而灵活策略亦引起关注。
王继思说,外交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也会带来国内政策的变化。“内政与外交的互动更是越来越紧密,‘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大棋局。”
…
不过,不论国内外媒体是如何看好或者看衰华夏,在萧宸看来,依然是“两分论”: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潜伏的危机是不小的。
成绩有目共睹,且不去说他,就说危机。
在萧宸看来,在过去25年中,华夏经济取得了无可争辩的巨大成就。作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华夏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华夏有必要对自己的增长战略进行相应调整,逐步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他认为华夏目前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对外依存度过高。
2004年华夏的贸易总额对gdp比超过70%,2005年还将进一步上升。在全世界,没有任何大国的贸易总额对gdp之比达到华夏这样的高度。在号称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以及号称世界上最开放的美国,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华夏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这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华夏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由于经济规模日益增大,华夏许多进、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高的份额。华夏进口增加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增加导致劳动密集型制造品价格暴跌,已引起世界高度关注,针对华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对外依存度过高不但反映了华夏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发展的失调,而且使华夏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第二,投资效益过低。
在过去25年中,华夏的投资率平均维持在40%左右,在2004年更是超过了45%,2005年有可能达到50%。华夏的投资率之高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相比。
在投资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华夏的投资效率却在持续下降。换言之,为了取得同一个百分比的经济增长,国民经济中所需要牺牲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
华夏必须大力提高资本效率。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把华夏经济增长置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第三,国际收支结构失衡。
在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像华夏这样,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同时维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亚洲国家出现了这种双顺差。这种形势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
华夏是世界第一大直接投资引资国,累积直接投资量接近6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华夏通过购买美国国库券等形式大量输出资本,目前已经积累了7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华夏在引进大量长期资本的同时,输出了更为大量的短期资本。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作为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华夏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之一。“双顺差”说明华夏资源配置极为不合理。不断贬值的美元,更将造成华夏外汇资产的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