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yào管理体系;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支持力度,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乡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扩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村民理事会,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完善村民参与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
四、设施奠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农民的走路难、吃水难、旱难浇、涝难排等现实问题,确保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奠基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抓好农村机电提灌和机耕道建设。加快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为主的‘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做到良壤、良种、良灌、良制、良法配套,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形成政fǔ投入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水污染及饮水安全问题。按照‘以村级道路建设为主,兼顾县乡道路改造’的总体思路,实施行政村通油路工程,县道基本达到三级标准,乡镇之间基本实现油路相通,村村基本实现通油路(水泥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大幅度增加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步伐,积极发展养殖场和生活污水净化大中型沼气。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设施,提升农村互联网应用水平,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自我受益的乡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fǔ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农村公共设施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对一些公用设施项目能走向市场的尽量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力量来建设,同时还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扶持政策,尽量减轻村级负担。
五、经济为主。建设新农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如果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能是一句空谈。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站在田头看市场,瞄准市场巧种田,把特色定位在我市的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开发上。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联结农民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