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综合仿真地面试验顺利完成。这些成功,不仅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使华夏航电系统的开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填补了华夏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的空白。
2003年,新机设计定型已经箭在弦上,其中导弹靶试任务更是重中之重的关键项目,它直接关系到新机能否顺利定型,人们都在热切地关注着靶试现场。终于,靶试开始,首发成功!
为此,大家欢欣鼓舞。然而,第二发导弹试射失败了。
瞬间,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大家急切的询问着原因。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第二天,宋文聪、李文政、顾仲平、戴亚龙在靶试现场,和设计员一起分析数据,仔细排查原因。在京城、在东方,导弹专家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终于找到了故障原因并迅速排除。
在随后的试射中三发全部命中,大江南北所有关心新机研制的人们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人们没有忘记,为了完成靶试任务,总体设计单位集中航电系统的软件、武器、雷达、总线、仿真各专业精兵强将,在西线工作了8个多月。
他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用满腔的热情击退了大西北的严寒酷暑,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给新型战机设计定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有这样一位**员,他的名字叫——肖党生。正如“党生”这个名字一样,他与党同一天生,为党工作一生,为了党的航空事业而献身。
肖党生,华夏飞机机电控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被派往国外进修学习期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和研究上,除了一日三餐和睡眠,其他时间都是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度过。他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营你卓有成效的成绩,令外国同行和导师称赞不已。学习期满,校方盛情挽留,多家公司高薪聘请,但是,肖党生一一拒绝,他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心,毅然返回了祖国。
回国后,肖党生主持了新机飞控系统中多项重要工作,成为活跃在新机研制一线的重要骨干,被航空航天工业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9年,肖党生主持了新机环控系统核心部件的开发工作。他将传统的飞机机械系统和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突破了设计中的许多难点和疑点,科学有效地解决了原系统中振荡和跟随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控制品质,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可实现性。
然而,长期的疲劳使肖党生的体质明显下降。当环控控制器刚刚研制成功,他就住进了医院:胃癌晚期!2004年1月14日,在新型战机设计定型的前夕,年仅48岁的肖党生带着对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的那天,所园区网的论坛里挤满了关心老肖的人们,他们自发地缅怀老肖,自发地为他送行,人们说得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他是一名真正的**员!”
在新机研制一线还有许多的优秀的**员。原新机总质量师袁承昌,全身心工作,首飞前一次偶然的体检,发现肺癌已到晚期,终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没能等到首飞成功的那一天。他为了确保新机的质量,却放弃了自己身体的质量。
航电系统国家级专家蒲小勃,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被剧烈的头疼所困扰,他总是吃点yào就挺过去,当他又一次被突然发作的头疼击倒时,医院的诊断是:脑垂体瘤!在连续做了两次脑部手术后,他仅仅休息了很短的时间,又投入到新机研制的工作中。
电气专业副总师彭家护做过心脏手术,年过六旬还常常和年轻人一样通宵达旦的工作,被同志们称为带着心脏起搏器的“拼命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