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个曾经的革命家,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大公无sī。
报、送煤气罐、当装卸工,但由于黄龙市下岗职工较多,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后来,他觉得自己应当到离黄龙市七十多公里的江城市打工,到经济发达的地区闯一闯。一开始,唐建国刚到江城市时,总是想家,一、二周都要回家一趟,便被曾凤骂了几次,骂他那么大的男人老想家太没
息。
李正锋在黄龙市工作时,他曾经无数次到过曾凤家,他清楚知
唐建国接受了曾
凤怎样的教育。他曾经拿一些钱来看望过曾
凤,但她总是让他将钱拿回去。有时他将钱
留下来,过几天建国还会给他再送回去。他也曾经带东西,曾
凤觉得东西是给她买的,送回去没有什么用,便会
更多的钱给他和他的
人陈海燕买衣
什么的。没有办法,他再去时便尽量少
钱买一些简单的吃的东西,和他们一家人一起消灭掉,那样曾
凤才会看起来很
兴。在这个家
里
来的唐建国,在常人看来十分憨厚,但内在的他脾气十分倔
,决不会托关系求人帮忙办事的。
今天,这个家有了非常的变故,他决不能再听命于老人家的好
与固执。唐建国不在家,他,李正锋就是这个家
的儿
,他理应尽一个儿
应有的孝
。他应当将老人家立刻送
医院,对老人家
行全面的检查。如若不是医院确认老人家的病情真正好转可以
院,他必须像儿
说服母亲一样,将不愿住院的母亲
决送到医院
行治疗。
当时,梁晓莹放下电话,嚎啕大哭起来,并不住的埋怨婆婆为什么非要建国下岗,结果现在建国的命都没了,之后便钻了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爬在床上大哭了起来。曾
凤听说了儿
要寻短见的事,又没法用电话联系上,一时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傻愣愣地坐在床边,
睛
着泪
一句话也说不
来。唐建国的女儿唐晓玲由于上
中住校,家里只有婆媳二人。
李正锋知了曾
凤家里的变故,也不禁
泪盈眶。还好,唐建国暂时平安,一切都可以挽回。他曾经想埋怨曾
凤和梁晓莹,唐建国下岗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早一
告诉他,他完全可以帮助建国找一份适合他的工作。转念一想,像曾
凤这一代人,保持着十分优良的革命传统,她断然不会让唐建国去找他解决工作的。
这是一个曾经的农民家,保持着传统农民的纯朴。
或许是老人家因为儿唐建国的原因,这时对李正锋有了更多的依恋。或许老人家明白,她的唯一的儿
得了一
让她说不清楚的大病,她必须首先养好自己的病,以便来帮助儿
挽救儿
的生命。当众人劝说曾
凤应当到医院好好
行检查时,李正锋第一次看到曾
凤很痛快地接受了
梁晓莹哭了不知多长时间,泪也
了,最后昏沉沉地睡着了。当天亮时,梁晓莹不见了自己的婆婆曾
凤,再看婆婆床上似乎一夜并未曾睡过人。婆婆平时拣废品的塑料袋
,也静静地放在院
里。
或许是唐建国熟悉了一个人的单生活,逐渐接受和认同了江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节奏,他回黄龙市的次数逐渐少了起来,一般一二个月回黄龙市家里一次,最后一次回家差不多近四个月了也没有回来。不过,开始他每周都给家里打一次电话,问一问家里的情况,报一下自己的平安,不知为什么最后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近竟有两周时间未给家里打电话。
谁曾想,正月十五晚,唐建国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妻梁晓莹接的。唐建国在电话里说,他已经找大夫看过了,自己得到绝症,恐怕
多少钱都难以治好。更要命的是,以后
不了稍微耗费
力的活了,注定要成为家里的拖累。唐建国说自己下岗了,晓莹你们单位现在效益也不好,没准哪天也会下岗,加上妈妈年纪越来越大
又不好,女儿将来还要上大学,他下岗单位给的五万多元经济补偿金和原来的四万元的存款,是绝对不能用来给自己看病的,一定要留给妈妈和女儿晓玲用。说着,电话两
的夫妻俩都哭了。妻
晓莹让建国不要想不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再说她明天就到江城市找他,接他回家治病。但电话另一
的唐建国最后只说了句“晓莹,替我照顾好妈妈和女儿,我们来世再见吧”接着就把电话挂了。
梁晓莹傻了,自己的丈夫下落不明,婆婆不能再事了呀!
这时,儿媳晓莹开始埋怨婆婆为什么放着好好日不过,什么时代了偏偏要讲什么风格,自己要求儿
主动下岗,最后使他们夫妻分居两地,以至于唐建国
节都说工作忙需要加班没有回家。特别是最近,唐建国不但四个多月没有回家,而且往家打电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梁晓莹有了一
不祥的预
,准备到单位请几天假去江城市找自己的丈夫唐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