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06章信心与微服(4/6)

是:使职工身份转化,由‘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分离企业办社会部分,使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职工与企业的关系理顺,企业资产有可能进入重组程序。总之,要让被旧体制束缚的人和资产流动起来。

为什么市场化程度低,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比重过大,民营化程度低,难以jī发经济发展的‘民间力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是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有进有退战略,国有资本有计划地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优化国有资本结构。二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三是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有效的jī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是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按照国家要求,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更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切实优化所有制结构。

与其花钱给没有改制的国有企业输血,维持失血机制,莫不如花钱改制,生成造血机制。另外,应该实行大开发、大改革的战略,以大开发带动大改革。必须实行改制,让外资和民营经济进入,否则投入将是个无底洞。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先改制,实现产权、人力等要素的市场自由流动,然后调整、改造,最终才能实现振兴。”

萧宸既然开始做总结性的发言,那么这番话里头,有多少是他的意思,有多少是政务院、文总理的意思,就很难说。萧宸虽然是个很有主见的年轻官员,但他毕竟是国家的干部,党的干部,在代表中央跟地方说话的时候,怎么也得是顺着中央的精神来说,所以文师中也好,侯东往也好,还是与会的其他地方干部,都生怕错过一个字,同时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萧宸伸出两根手指,说:“希望之二:产业结构调整与投入。我认为,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建一批新的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很有必要。没有一定规模的增量,存量的改制和改组往往难以推动。新项目不仅要成为经济上的新增长点,同时要成为新体制和机制的生长点。有潜力的项目最重要的不是政fǔ确定项目,而是要有市场来决定。问题的关键不是缺资金,而是由谁来投资,采取何种体制和机制来投资。不能再用老办法建新项目,否则很可能重蹈覆辙,搞出一些新的包袱。

从产业的发展规律看,各国经济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轻纺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轨迹向前发展。在这条产业转移的链条上,华夏正处于‘轻纺工业-重工业’这样一个阶段,而如果没有强大的重工业作为脊梁的话,华夏人梦寐以求的‘世界工厂’地位将永远无法真正确立。所以,振兴东北,重建华夏重工业基地,是对华夏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我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决定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的关键。但这次产业结构调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做到四个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技术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

‘九。五’期间,国家为西部大开发投资6600亿元,有人测算,东北要完成改造需要超过一万亿元的投资。我这里跟大家说一下,国家会有一定的投入,但肯定不会这么多。何况东北的复兴与西北大开发又不同,西部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东北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不能只靠国家输血,还要增强自己的造血能力。造血听起来好像很难,其实说难也不难,办法还是有很多的。譬如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跨国资本,减少国有经济比重,把竞争性行业推向市场;譬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做好产业升级等等。当然产业升级对外要承接好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内要把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另外,健全创新机制,鼓励体制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扩大开放,学会跟世界产业链单元更好地衔接与合作也是造血需要的调整手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