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25章逆鳞上(3/4)

为人处事的不同。

郑南巡和萧飞的风格确实差别很大。郑南巡是军队里杀出来的铁腕人物,而萧飞久居中央,常以中庸取人。

对用宫廷政变方式处理“四人帮”问题,众人拍手称快,萧飞却说。这种方式“下不为例”审判“四人帮”时,郑南巡主张枪毙江夫人和张家人,萧飞却说:“我不同意杀,如果同志们投票之后决议要杀,我服从党中央的决议,但我这一票反对,也要记录在案,请记下这么一句:萧飞同志反对。”一结果真没杀

八十年代末的动乱之后,中顾委批判四位老人我不解释啊,有人主张开除他们的党籍,萧飞却保他们四人过了关。实际上萧飞从根本上来说是左的,但他用中庸之表包装左的内核。他和郑老的斗争中,常以柔克网”从积极方面看,在华夏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双峰政治比一峰政治好。有萧飞的制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郑南巡权力的无限制扩张。有了这两个权力山峰,就会聚集两支队伍。郑南巡的队伍中有一大批支持改革的干部。萧飞的队伍中有大批左派以及党国元老中若干人士。

如果把两个权力山峰下的队伍称之为萧系阵线和郑系阵线。那么萧系阵线也可以称为保守派,郑系阵线也可以称为改革派。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是中性词,都没有褒贬之意。有些朋友会觉得改革派肯定比保守派好。这个观点是不值一驳的,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保守”这个词。在全世界都是中性词,甚至略带褒义。只有在现阶段的中国才显得有些贬义,这是什么原因,聪明的朋友都知道,我,,依然不解释。

郑系阵线和萧系阵线有两点共识:一是坚持华夏原有的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不能改变;二是必须改变毛先生留下的经济现状,即经济体制改革。叨年,赵先生按郑南巡的意思,把两条阵线的共识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三大把这个归纳提到“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不改变华夏现有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这实际百多年前华夏改革者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版。

两个基本点,一个是要把过去几十年视为异端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物质刺激”作为目标来实现,要积极吸收“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一个,是要坚持**几十年的基本制度、基本立场、基本理论。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协调的。不相容的两个基本点之间不得不碰撞。华夏的改革过程,就是两个基本点的不断碰撞的过程。

在这“两个,基本点”的旗帜下,聚集着两支队伍;一支队伍强调改革开放,一支队伍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前支队伍基郑系阵线的人,后一支队伍基本是萧系阵线的人。如前所述就改革开放而言。萧郑两个阵线有分歧一个是计划经济,另一个,是市场经济。但这种分歧的斗争搅合在两个基本点的斗争之中。例如,萧系阵线在攻击郑系阵线时,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武器。郑系的阵线在攻击萧系阵线时,以“反对改革”作为武器。萧系阵线如果认为郑系阵线某项改革走得太远,就

双峰政治下两个基本点的碰撞。就演化为两种势力的政治斗争。在这两种力量的斗争中“凡是派”的残余势力支持萧系阵线;自由民主派支持郑系阵线。但当自由民主派的活动威胁到“四项基本原则”时。郑系阵线和萧系阵线就联手对其实施打压。

刘中时跟刘蒙说这个话的时候,还是两三年前。而今年。郑老逝世之前,萧老提前回京,跟郑老见了最后一面。这里面有一个消息是刘中时十分在意的,就是萧老曾经单独进入郑老的病房,和郑老说了一会儿话。

别看只是说了一会儿话,在那种情况下。按照刘中时的想法,那就该是两位巅峰上的老人互相交底了。说不定这对既有斗争、更有合作的老人之间还会发生类似于托孤之类的事情。但是事情究竟如何,刘中时也只能猜测了,除了萧老本人,所有人都只能猜测,连萧正或者萧哀都对那天二老的谈话一无所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