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9章星城之行上(2/2)

最难办的财税改革,洪副总理要推行的是分税制,就是把税源分成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3,目的是把地方拿大、中央拿小的财政格局掉个个,而这简直就是在割地方大员的

刚才萧宸在电话中则是跟陈行长最后确定见面时间和地

可是说话气有多从来都跟腰包有多鼓成正比,不改财税制,中央政府就无法主导新经济制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放权让利,中央财政收占GDP的比重已经从1978的31。2%下降到1994年的14%,能源通通信等需要全局考虑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却没钱上,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诸侯经济”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各地封锁市场自造财源,低平重复建设造成大浪费;富省愈富、穷省愈穷,中央却无力调剂;公款消费难以控制,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萧宸想了想,慢慢闭上睛,这次来星城,似乎也该看看表嫂去了吧。也不知毅承哥在姑姥爷那边说通了没有,万一说不通的话,可别还真要自己去找爷爷说情,那可就不大好玩了。

只是这样一来,大伯很多事情也就要越发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这次的调控如果得好,中央财政一旦恢复力量,那么在洪副总理的领导下、在他的直接掌控下,人民银行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大,这一政绩对他自己甚至对整个萧系都是很大的一个资本。

而自打去年七月洪副总理亲自兼任了人民银行行长以来,从银行上行大调控就已经正式开始。萧宸如果没记错的话,那么明年七月,华夏人民银行就会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十六条”从缩信贷开始堵住货票市场的渠

这一改革,是请示过郑老和萧老的。郑老且不说,就说萧老,他当年被国外称为红华夏的大掌柜,从革命胜利就负责协助第一任总理理全国经济工作,可谓地位超然,经济上有如此大的举措,自然免不了要争取他的同意,更何况洪副总理怎么说也是从东方市上去的…

因为这几个关系,萧正作为萧老的长,目前可谓站在风狼尖,就说是万众瞩目也不为过。其实这也是洪副总理极为明的一着妙棋,有萧老的长在自己边,就有许多人不敢当面质疑政务院的政策,否则政务院加上大的萧系力量一旦真的行推,挡在路上的那些螳臂们,又岂有幸免之理?

铁腕果决,从去年开始国家大量放国家储备粮,据说到今年年底一共要放国家储备粮400亿斤,其气魄之大,决心之,可见一斑。事实上,由于粮价上涨导致副品涨价,副品涨价一项大约影响此时价的2/3,此举可以说是砸到了通货膨胀毒蛇的七寸上。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连续两次次提粮价,鼓励农民。萧宸知,洪副总理的这项措施效果是明显的,到明年,也就是九五年全国粮大丰收之后,市场上粮开始供大于求,治理通货膨胀最艰难的阶段就算过去了。

二十分钟以后,大伯给他回了电话,并且告诉他一个号码,该号码的主人便是华夏工商银行潇南分行的行长陈旭。萧正嘱咐萧宸,自己跟陈旭商量。

缩信贷十六条、放粮、砍项目。洪副总理这三招犀利无比,招招见血。其结果是华夏的价增幅一路回落。到1996年回落至6%,1997年10月份居然现了华夏经济史上鲜见、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价负增长。

既然大伯这样说了,那自然是已经跟陈行长代好了的。至于大伯为什么认识陈行长,萧宸就没有过问,他只知大伯在全国的银行系统里面,人脉颇为大,当然这也是跟爷爷多年执掌华夏经济舰的方向舵有关。

陈行长的语气颇为客气,但在这1994年,2000万的贷款毕竟不是小数目,所以他请萧宸明天亲自来星城商议。

萧宸还知,今年大伯的日肯定也不会怎么好过。94年啊,洪副总理的“改革年”财税制度要改革、金制要改革、投资制要改革、企业制度要改革、住房制度要改革、制要改革…而这一切的一切,离开了人民银行岂能办得了?而改革如此之多,那可是蜂窝,虽说改革总是有人失去有人得到,但要让势阶层让既得利益又谈何容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