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堆驴粪都把你给吓成这样。”那神情相貌像极了一个小媳妇,这做派弄得魏元坤脸色铁青浑身不自在,但是既然是这幅扮相,那就得把戏演好“你管呢,我是怕脏了脚面。”虽然摆出了一副假装生气的脸,但是语气却像是机器人一样生硬,旁边郭文联赶紧搭话“两个小兔崽子,大道上就说这话,也不嫌丢人!”接着冲那拣粪的拱肩老汉一拱手“这位大哥,请问到石明信沟怎么走?”那老汉听了一仰头“你们到石明信沟去干什么?”
郭文联一指前面的四个伪警察“有人托我们送点东西,所以就找来了他们,没想到他们也不知道,所以只好问问您老人家了。”那四个伪警察当中的一个看到那个老汉之后突然激动起来,但是被那老汉用眼睛一扫,顿时安静了下来。魏元坤见状赶忙上前鞠了个躬,接着对那个老汉说道“托我们的人是王先生的朋友,所以今天今天我们特意带着东西来拜访他,还有劳大爷您你引个路。”靠近了之后魏元坤好好打量了一下这个人,这位拱肩老汉一看就是本分人,六十左右岁,个子不高,估计能有一米六六“好啊好,我就给你们带路吧。”一路上这老汉说话间只是眼睛偶尔转一下,剩下的时间都是少言寡语,连魏元坤他们问他问题都是爱答不理的。
石明信沟这个山沟弯弯曲曲十余里,走进沟去才发现这两侧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沟里有四个村庄和一些零星散户,约百十户人家。王老凿一家就是在这里占山为王,独霸一方。史料当中对于王老凿他们一伙人的记载不多,只是说了王老凿是家中的老大,同时也是这个杆子里的"瓢把子"主事,而家中的老四称四老凿,机敏多谋,为军师,有的说他手下兄弟不下百人,也有的说是只有族兵十几个人。只是有一点记得清楚,那就是王老凿及其他手下这些人在平时是地道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产劳动过日子,一旦拿起枪来,就是土匪。而传说他们的政策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每次做事都到外地,就像今天农闲的农民拉帮结伙外出打工,当土匪也就算是个干外快的活计。像他们这样的土匪平日里手中也没有人命,如果说若是绑个肥票,那就当场蒙上眼睛,然后连夜带回家关在屋内地窖里,由家中的妇女看管。索要钱物交齐后,再把人质带到远处放掉。而各种史料当中对王老凿的外貌也没有多少记载,不过透过书中的一些介绍魏元坤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你不是说你见过王老凿吗?”魏元坤趁前面的老汉不注意凑到郭秀莲的耳朵边问道。
对于魏元坤这个看似亲昵的动作郭秀莲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是听完魏元坤的话她知道他好像发现了一些异常“怎么了,我见过面啊。”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给咱们带路的这位就是王老凿了。”魏元坤说道。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王老凿的家。这王家大院与辽西普通民居还是有些不同的。当时至少是在朝阳一带,普通民居是平房都是泥土捶顶,若是过了些日子那房顶上还会长草,甚至有可能长出几棵谷子,但是这王家大院却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虽然没有晋商的乔家大院那么辉煌气派,但是也不象穷人家房子那么寒酸,基本上跟后世改革开放后农村富裕人家新建的院子差不多。正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房也是四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天井立了一颗一老梨树和一颗老柿子树,每棵树都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年头,如果到了夏天两颗树肯定都是枝叶如盖,不过现在是冬天,树上面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片叶子和没有摘下来的干瘪柿子。不过所有人都能看出的不同是,这王家所有屋顶一水是水泥抹的。这在当年了不得——除了鬼子,这地方那里还有别人家能用上水泥?而这王老凿肯定不会是跟日本人是铁子,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小鬼子那里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