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数落匡衡本人的罪条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前石显胡作非为时,作为丞相的匡衡,不但不制止,反而狼狈为,是为大不
。同时,所有对石显睁只
闭只
的政府
官,都得伏罪。
在石显得意之时,政府上到宰相,下到级
,谁对石显公开表示过不满。跟石显打来斗去的,还不是萧望之和刘向那帮人。其他人好像不是围观的,就是打酱油路过的。
王尊这一说法,那不等于让刘骜要将政府解散,重新大换血。你说,这
猛不猛?
最后,是因为王政君的哥哥王凤帮助,又回中央官。
果然,刘骜将王尊打发长安,到
陵任县长。匡衡,以及连同被王尊弹劾的其他
官,都保持原职,继续为皇帝服务。
王凤,是一个划时代的人,后面再慢慢讲他。说到这里,必须要讲清的是,王尊和匡衡,向来都是各走各的路,远近无仇。然而,王尊要弹劾匡衡,不为别的,只为他实在看不顺
这个假君
兼假小人的得志行为。
不能不说,王尊这一实在太猛了。
后来,他当太守时,抓盗贼就像猛蛇追老鼠,吃得都不吐一
。于是落了个残杀不义之名,被免职回家。再后来,重新起用,去当东平王的国相。
从某意义上说,他是应该辞职。不辞职,他内心不安,
还特不安全。然而,匡衡的辞职报告,还是被刘骜退回来了。同时,刘骜还给他的匡衡老师打气地说
:你就尽
放心
你的事,别的事,我替你摆平。
问,对方供认不讳。王尊却让人把不孝吊到树上,叫五个手下同时放箭,活活把对方
死在树上。
然而,经受如此打击后,匡衡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许说他从来没有开创过属于自己的时代,他在丞相位上,不过是摆个架。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
最后,他多次辞职,皇帝没有批准。没想到的人生结局只比石显好一:终敌不住攻击,被罢免回家,终老家乡。
于是,王尊就决定上书。他像匡衡弹劾石显那样,也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奏书,逐条列举匡衡的罪状。更可怕的是,王尊不是只端匡衡一个,而是要端一窝。
东平王,就是当年王政君的父亲,准备把她嫁给他当妾的那个东平王。东平王年轻气盛,王尊一样不放
里,结果双方还当面
刀,准备要
起来。于是乎,又被免职回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下,匡衡终于尝试到了,人有靠山,还是好办事啊。
所以,面对王尊的弹劾书,匡衡很不安。于是,他当机立断,上书辞职,请削邑。
应该说,搞学术,匡衡是大师,搞政治斗争,匡衡只能算是一个本科生,跟博士后级别的石显比起来,还差得远。所以,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大超他的意料。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要跟他过不去,更意外的还有,不是王尊一个人弹劾他,在他背后,站着的是一大拨人。那同样是一堆神秘人
,不可轻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