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的末日到了。
好像我那些从昌邑带来的人,也没犯什么罪,霍大将军为什么不让他们?
这时,刘贺向霍光拜辞,说:“我实在太过愚蠢了,长安真不是我呆的地方。”
最后,霍光还算客气,扶着刘贺下殿,直送金
门外。文武百官,都来相送。此情此景,不胜唏嘘。我们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来时的路。刘贺却不知
,此时被送
长安,茫茫前路,却不知所归之
。
陪侍的人,没有人能回答刘贺这个问题,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刘贺又问:“那么,你们知上官太后为什么要召见我吗?”
弹劾书所举事实计算,刘贺平均每天,就
了四十一件被人抓住把柄的事。这实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刘贺一举一动,都被霍光记录在案。
刘贺那二十天的皇帝成长史,尚书令读得累,上官太后听得却一都不累。那上官太后,是汉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只有十五六岁。她开始还听得津津有味,越往后听,越是气愤。中间甚至打断尚书令,
起来大骂刘贺。
到此,刘贺犹如被武林手废掉武功的邪派人
,终于结束他荒唐的混帐时代了。
最后,终于宣读弹劾书完毕。上官太后两话不说,当场批准废掉刘贺。接着,霍光命令刘贺起,接诏书,谢太后。这时,刘贺想申辩几句,霍光很不客气,亲自动手,解下刘贺
上玉玺带。
但是,对刘贺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了。不久,汉朝群臣上奏,建议上官太后脆连刘贺昌邑王的名号也罢掉算了,将他放逐汉中,从此远离政治。但是,这个建议被上官太后否决了。
这时,廷秘书长(尚书令)宣读弹劾书。弹劾书很长,概括起只有一句话:刘贺荒唐无
,登基二十七天,竟然
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法之事。
最后,上官太后批准刘贺原路返回昌邑国,赐他两千
,作为汤沐邑。刘贺当昌邑王时的全
财产,仍归他所有。但是,作为惩罚,将昌邑王国撤除,改设为郡。
这说明什么?大汉的长安,仍然霍光的长安。刘贺了长安,
被监视,却仍然胡搞
来,真是烂透了。
刘贺像只被光了
的
,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仍然是一片沉默的回答。最后,刘贺被引到金銮殿前,发现场面异常严肃压严。上官太后,装整贵;左右卫士,手持兵
;文武百官,
序排列。刘贺的心,不禁地
搐起来。
霍光泪了。莫名的,他不知何来一阵
伤。他这
泪,替刘贺
,也替自己
。回想当年,陈平周
,迎代王刘恒
京,何等成功。大汉盛世,由孝文帝起。事隔多年,霍光又履行当年陈平之责,却迎来了一个混帐刘贺,刘贺也由此创造了汉朝历史上最短命皇帝的奇迹。这,怎么不叫人心痛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