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20斤大米和450基普菜金。”
450基普只够买1斤猪肉或半只鸡。
连长继续介绍道:“除了打仗,战士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采集野猪菜、芭蕉花等野菜,以便蘸着野辣椒和盐巴下饭吃。吃不饱,睡不好。加上山高寒冷,战士们体质都很差,都是仗着年轻硬挺过来了。”
段苏权想起凭祥车站那源源不断输入越南的各种物资。
想起朱其文大使在河内讲过的话,禁不住对越南顾问说:“战士们的生活很艰苦,必要的装备和物资供应还是要保证的,不然。非战斗减员多,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
越南顾问不自在地点点头。
段苏权广泛接触了一遍指战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来自贫苦农民家庭,许多干部战士都有亲人牺牲于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他们有斗争的传统,无疑都是能够吃大苦,耐大劳,能够长期坚持斗争的优秀战士。
段苏权重点参观了巴特寮2营,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1961年万象右派集团发动政变,重兵包围了巴特寮战斗部队1、2、3营。经过激战,1、3营覆没,只有2营在营长坎代指挥下英勇买围。重整旗鼓,开始新的武装斗争。坎代被任命为巴特寮部队的总司令。2营素质高,战斗力强,是巴特寮的主力部队。
这支部队是大有希望的,是能够承担起抗美救国战争,夺取老挝革命胜利的重担的。段苏权在调查中更加坚定了这种认识和信心。对于“为什么要打仗?”这一问题的回答,段苏权基本也是满意的。有的说“要为亲人报仇”有的说“要赶走美帝,争取老挝人民的彻底解放”还有的说“要打倒美帝,打倒贡滥主,争取民主和自由”
段苏权想起胡正清讲到的一位战十,那战士叫奠洪,住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潮湿、发霉的茅草棚里,却把自己的内务事理得整整齐齐,床边用竹蔑编织了一个精致的小书桌,桌上放着书,床头还贴了一幅自己的画。画面上有东升的旭日照耀着一颗向日葵,在向日葵旁边又画了一个大木瓜。莫洪解释说:旭日代表我们的目标,向日葵代表战士,那个木爪代表战士们解放祖国的斗争,已经结出了果实。
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奋斗,有牺牲!段苏权所形成的这种看法,在吃饭时进一步得到了证实。
连队特意派人打来一只鹿子,款待中国客人。
吃鹿子肉自然很高级,但还有更“高级”的菜,就是把鹿子的小肠煮了招待中国同志吃。肠子里的东西不曾挤掉。
介于青草和粪便之间,煮时也不洗也不加调料,煮熟了,有一种奇特的味道。
这是老挝的一道名菜,专门用来款待贵客。
可是,司机小韩一闻就想呕吐,年轻的中国军人几乎都不敢享受。
段苏权将军却吃得津津有味。到底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当年煮皮带,尝百草,早已练出极强的适应性。一边吃着,一边给老挝年轻的指导员们讲述红军当年“红米饭,南瓜汤”的斗争生活,边吃边聊,指战员们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使段苏权深受感动。
段苏权问过几名年龄稍大些的战士结婚没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