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亲王宴请(4/5)

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的。苏联没有,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胡志明曾长期生活战斗在中国对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意义和组织领导方法,都是非常熟悉的,并灵活运用到了印度支那三国。

这时,一盆抓饭端上席了。

苏发努冯亲王热烈地招呼:“来来,大家动手,尝尝老挝的抓饭。”

中国的同志们面面相觑,便有人疑问:“米带粘性,用千抓着吃,不都沾在手上了吗?”

亲王笑着解释:“这种糯米是不沾手的,来,试一试吧。”

中国的同志们纷纷学着亲王的样子,用手去抓饭,往嘴里塞。段苏权见状,入乡随俗也抓了一把,却感到有些粘,不但粘手,还粘到嘴巴上,样子怪滑稽的。

“不对,不是这样吃法。”亲王急忙摆手,并且给客人们作示范:”啥,要这样,先把糯米用手捏成一团,馒馒捏一会,开始劲不要大,多捏一会,等捏成粑粑邓样子了再吃,那就好吃了。”

客人们照着亲王的样子把饭团在手中捏来捏去,小孩玩胶泥一样,果然越捏,糯米团子越粘,却越不粘手,放到嘴里嚼着很筋道,一股鲜米的馨香。大家吃得兴起,菜肴端上后,客人以为也要用手去抓,引得主人一阵友好的大笑。

其实,老挝人民吃饭是用手抓,并不使用筷于。越南人和中国人一样用筷子,却也有不同。那筷子几乎有一尺长,使用时,一端夹菜,一端拔饭;夹菜的一端不能吃饭,吃饭的一端不能夹莱。越南人使用熟练,不用倒手,中国人着学起来就笨了,需用另一只手帮助倒一下,有时忘了,夹菜的一端便用来吃了饭,引得越南人发笑。这样看来,越南人使用筷子比中国人还要有艺术水平。

“同志们习惯吗?”苏发努冯将捏好的饭团咬一口,津津有味地嚼着。说:“吃抓饭是我们民族的习惯。群众上山下田劳动去的路上,千里都是一把抓饭,边走边捏,边捏边吃,又香又不误工。这也是一种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的两个儿子在中国学习,就是学习你们的文化。”

亲王朝段苏权点点头。

“哪两个孩子在中国?”段苏权问。

“二儿子和小儿子。”亲王理着八字胡,带着甜蜜的神情介绍说:”我有六个孩子,加我们夫妇俩就是8口之家。是一个大家庭。除二儿子小儿子在中国,还有大儿子在苏联学习,老三、老四、老五分别在捷克、波兰、匈牙利学习。我们全家八口人会十几国语言,周游世界不用翻译。我会讲六国语言,最大的遗憾是不会讲汉语。不过,我的儿子可以为我补上了,他会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苏发努冯亲王的二儿子叫阿努冯,也就是小努冯的意思。中国驻桑怒工作组成员胡正清与阿努冯多次交往,比较熟悉。他曾这样回忆——阿努冯是亲王最喜欢的一个王子。为了战后的长远建设,亲王把他送到中国去学习。在学习期间,由中国外交部负责把他安排在北京和平宾馆,生活得很舒适,为他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的朋友们都十分尊重他,把他当作抗美英雄。当时全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课余时间,同学们发扬“雷锋精神”热情帮助他学习汉语,解难释疑,使他获得很大进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