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拜会凯山(4/4)

来,他们看了中国影片《勐龙沙》。影片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给少数民族群众挑水、担柴、进行宣传、搞好军民关系的事迹使巴特寮战士们受到很大启发,也学着做起群众工作来。他们将倒塌的房屋进行了翻修,将散去的牛群找回来饲养,对稻田进行管理,而且给每一发放一封信。

信中着重写明苏发努冯亲王的号召,以及爱国战战的政策,揭露敌人的欺骗宣传。

过了不久,个别群众利用黑夜探望家园,见家园依然如故,还看到了亲王的信,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所有群众,于是,有些群众开始回村庄了。然而,对“巴特寮”还是非常胆怯,尤其是妇女们,脸上都涂了黑,一见到巴特寮部队就躲进了森林。

“巴特寮”并没灰心,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做到的“巴特寮,也—定能做到。他们坚持日复一日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接近群众,终于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全村的群众都回来了,妇女脸上的黑洗掉了,小出寨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巴有寮613营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获得成功,井在总指挥部召开的桑怒剿匪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段苏权与凯山谈得正起兴,一个战士进来报告,说饭熟了。

凯山起身,将桌上的东西腾开,笑着说:“段苏权同志,我们边吃边谈吧。”

饭菜摆上桌。除米饭、青莱,还有一碟清蒸鱼。这是将军到老挝来以后在凯山这里第一次看到鲜鱼。

老挝中央负责同志的生活非常艰苦,每月饮食津贴只相当于10元人民币。就是这点钱还经常发不下来。凯山、苏发努冯、冯维希等领导同志都喜欢到中国工作组串门,原因之一就是可以“改善”“调剂”一下生后。工作组自己起伙,虽说自觉将伙食标准降下来,比较起老挝的同志来还是相对好些,罐头食品和酒也多。凯山和苏发努冯亲王差不多都有一斤茅台的酒量。

“来,请吃鱼。”凯山招呼段苏权。

段苏权没有抓筷子,却端起酒杯,热情地望着对方。

凯山毕业于河内大学。30岁年纪,留平头,穿干部服,样子很像大学生。不久前段苏权请冯维希介绍老挝民族和历史情况,谈话后请他吃饭,凯山也来参加了。段苏权第一杯酒先敬冯维希,第二杯酒才敬凯山。凯出当时表情不自在,对于将军的敬酒表示沉默,事后,工作组一位同志提醒将军:“老段,凯山是个知识分子,自尊心强,以后喝酒应该先敬他。”

段苏权现在注意了这个问题,首先向凯山敬酒:“凯山同志.为了老挝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请让我首先敬你一杯酒。”

“谢谢,谢谢。感谢中国同志和中国人民对老挝人民无私的巨大援助,”凯山满面是笑,将酒一饮而荆然后把头凑近段苏权:“我想学习一下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

“我们支持,”段苏权聪明地挑个话头“当年我为了解决革命的力量和对象问题,学了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很管用。”

“我就是发愁兵源。”

“我们军队的兵源主要来自翻身农民。你斗了地主,农民获得实际利益了,就会踊跃参军来保卫翻身果实。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八纵当司令员,纵队有3万人,经常有2—3千人的补充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