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荆公堂。守门官吏虽蒙苏爷瞩付,没有纸包相送,那个与他禀话,只将脚
手本和门簿缴纳。荆公也只当常规,未及观看,心下记着
诗二句未完韵。恰好徐
从太医院取药回来,荆公唤徐
送置东书房,荆公也随后
来。坐定,揭起砚匣,取
诗稿一看,问徐
:“适才何人到此?”徐
跪下,禀
:”湖州府苏爷伺候老爷,曾到。”荆公看其字迹,也认得是苏学士之笔。
中不语,心下踌躇:“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
不改!不
自己学疏才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民。”又想
:“且住,他也不晓得黄州
落
,也怪他不得!”叫徐
取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单看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心。命徐
将诗稿贴于书房
上。明日早朝,密奏天
,言苏拭才力不及,左迁黄州团练副使。天下官员到京上表章,升降勾除,各自安命。惟有东坡心中不服,心下明知荆公为改诗
犯,公报私仇。没奈何,也只得谢恩。朝房中才卸朝服,长班禀
:“丞相爷
朝。”东坡
堂一恭。荆公肩舆中举手
:“午后老夫有一饭。”东坡领命。回下
修书,打发湖州跟官人役,
白回复,是丞相老爷府中掌书房的,姓徐。东坡记得荆公书房中用的有个徐
,三年前还未冠。今虽冠了,面貌依然,叫从人:“既是徐掌家,与我赶上一步,快请他转来。”从人飞奔去了,赶上徐
,不敢于背后呼唤,从傍边抢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
:“小的是湖州府苏爷的长班。苏爷在门房中,请徐老爹相见,有句话说。”徐
问:“可是长胡于的苏爷?”从人
:“正是。”东坡是个风
才
,见人一团和气,平昔与徐
相
,时常写扇送他。徐
听说是苏学士,微微而笑,转
便回。从人先到门房,回复徐掌家到了。徐
门房来见苏爷,意思要跪下去,东坡用手搀住。这徐
立
相府,掌内书房,外府州县首领官员到京参谒丞相,知会徐
,俱有礼
,单帖通名,今日见苏爷怎么就要下跪?因苏爷久在丞相门下往来,徐
自小书房答应,职任烹茶,就如旧主人一般,一时大不起来,苏爷却全他的
面,用手搀住
:“徐掌家,不要行此礼。”徐
:“这门房中不是苏爷坐
,且请
府到东书房待茶。”
写便写了,东坡愧心复萌:“倘此老书房相待,见了此诗,当面抢白,不像晚辈
面,
待袖去以灭其迹,又恐荆公寻诗不见,带累徐
。”思算不妥,只得仍将诗稿折叠,压于砚匣之下,盖上砚匣,步
书房。到大门首,取脚
手本,付与守门官吏瞩付
:“老太师
堂,通禀一声,说苏某在此伺候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赘过表章,再来谒见。”说罢,骑
回下
去了。
这东书房,便是王丞相的外书房了。凡门生知友在来,都到此。徐
引苏爷到东书房,看了坐,命童儿烹好茶伺候。“禀苏爷,小的奉老爷遣差往太医院取药,不得在此伏侍,怎么好?”东坡
:“且请治事。”徐
去后,东坡见四
书橱关闭有锁,文几上只有笔砚,更无余
。东坡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绿
端砚,甚有神采。砚上余墨未
。方
掩盖,忽见砚匣下
些纸角儿。东坡扶起砚匣,乃是一方素笺,叠
两摺。取而观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荆公笔迹,题是《咏
)。东坡笑
:“士别三日,换
相待。昔年我曾在京为官时,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念了一遍“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
。”这两句诗怎么样写?“西风昨夜过园林,
落黄
满地金。”东坡为何说这两句诗是
?一年四季,风各有名:
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金、朔四样风
着四时。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
落黄
满地金,”黄
即
。此
开于
秋,其
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
枯烂,并不落
。说个“
落黄
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二句:“秋
不比
落,说与诗人仔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