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部我所付chu的代价2(10/10)

诺夫—罗斯托夫斯基还让我学到一件事:就西方的标准而言,俄国历史并非已经完整开发的领域。相反地,研究国或西欧历史时,里程碑都已标示清楚,许多议题都已达成共识。即使在尚未达成共识的议题上,正反双方的意见都已为圈内所熟知。但学者研究斯拉夫历史时,理的是尚未划分清楚的疆界,指标少之又少。因此,历史学家自己必须对历史的全程发展了然于心,随时警惕,从基辅公国到新经济政策都必须对答如。不消说,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也必须自立自,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无法自欺欺人,说自己专长于某一小范围,作为度不足的借

我从青少年开始就对国很着迷。在密西,我修了国历史、国宪政史、社会史、外史等等,以满足我的兴趣。这些课程由七位不同的教师传授,但杜艾特·杜蒙德(DwightDu摸nd)教授让我的印象最,因为他是反隶运动的权威,对我而言是全新不可知的领域。虽然我广泛接国文学,参与国生活,但我从来没听过奥伯林学院(OberlinCollege)、国短论社会(AmericanTractSociety)或班杰明·隆迪(BenjaminLundy),更不要说是“地下铁路”因此,他的每一堂课都是全新的验。在50年代,国人还不习惯今天的自我批判。杜蒙德指控国是“腐化的国家”时,有时我心不免一惊,原来他认为这个国家纵容“谋杀、纵火与勒索”当时,任何人只要主张族平等,宣扬废止族歧视,就会被冠上“他想让妹妹嫁给黑鬼”的罪名,但杜蒙德教授却在课堂上大声宣称“国的未来族将是黑白混血”而这甚至不是他起的预测,他只是引述前人的说法。

下课时,同学讨论杜蒙德的德家彩是否过历史学者,大家意见不一。但教授称反运动自有其法律上的依据,他主张,国际法并没有允许基督徒以教友为。他虽然全心全意研究自己的专业,但并非没有多方面的兴趣。有时他也会以唱作俱佳的夸大叙述,提他的独到见解:国内战完全起于西南和西北的经济利益冲突。“如果当时阿利尼山脉以东发生变故,例如地震或海啸将东沿海卷大西洋海底,”他假装若无其事地说“内战还是会开打,一影响都没有…”而且,以他对反运动的研究,他能以全然不同的角度来讲述军事史,技术问题变得更为重要。他对李将军毫无半句恶言,李将军是一的军人,只是为南方打仗,反抗压统治。杜蒙德对史东渥尔·杰克逊(StonewallJackson)的称赞更达于。这些人的诚奉献很难不影响到他。如果说我没有从杜蒙德学到任何史实,我至少学到基督教人文主义的力与复杂,由于我的人生之路较为古怪,我并没有机会从中国的外籍传教士看到这些特

不知于潜在的望或是纯粹巧合,我选修的课程都和社会的大规模动与暴相关,其一是全欧洲的宗教改革期间,另外则是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多年后的今天再回顾,我可以说这段时期的知识可能有利于史学家,让他更了解同时代的中国,效果胜过单单只研究中国历史。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数世纪以来缺乏步现代的大突破。研究者理不存在的题材时,不太可能从中发掘原因。无论在何情况下,一个土生土长的学者甚至无法理解,在大我的生活中欠缺某重要成分,也无法见证解释欠缺的原因。比较务实的法是找一个例来探讨,从中寻找失落的环节以及实际发生的突破。17世纪的英国就是这样的例,当然其间发生许多大规模而复杂的演变,当时这个国家经历了内战、弑君、尝试共和国政、护国主、复辟等等,最后发现某一解决方式其实并没有好过其他方式,甚至可能更糟。这段史实的时间横亘了近一个世纪,其大熔炉纳了经济危机、宗教争议、宪政僵局及外压力。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难只学到每个层面都差错?不过,多位史学家的观察令我印象刻。他们指,在斯图亚特王朝后期,习惯法承认平等的存在,有助于社会重新恢复稳定。再一步推论,两法理原则合而为一,让农业经济可以如常运作,与国家经济中更步的层次(如银行系和外贸)并行不悖。大家都知,中国还没经历这样的演化阶段。

迟至50年代晚期,密西大学只有一位教授中国和日本历史的教师,既主持研究生的研讨课,也在大学教概论课程。这位约翰·惠特尼·霍尔(JohnWhitneyHall)教授还是一位知名的日本专家,目前于耶鲁任教。我请他当我的中国史博士论文指导教授时,他的立即反应是我应该去哈佛。有了哈佛文凭,会更容易敲开就业市场的大门。就业市场姑且不论,霍尔教授愿意指导我吗?他说好。我与他的往来十分令我满意。霍尔本虽然是哈佛人,但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迟至40年代,包括许多日本人在内的史学家都同意德川时期对日本有不良的影响,到明治维新后国运才开始好转。霍尔教授的研究却显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可以接受西方的货币理。不论就制度或实例而言,政府财政制度和西方接轨已成为受注目的焦。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

我去找霍尔教授时,他正在行一项重大的研究计划。他掌握日本前采邑的文献,决心描绘该地区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常见到他,但常见面其实并不重要,我所需要的鼓励与警告,他都已经给我了。他也没有在我的研究途中横生障碍,好借以显示他是要求严格的教师。他不断调中国历史“动”或“有弹”也就是说,数量庞大的文献资料等着被评估诠释,重建将使历史呈现许多不同的面向,在过程中当然有许多风险,不过胆小退却也无补于事,路总是要走的。至于我是否有潜力成为史学家,霍尔的评语很坦白:不太顺利,某些方面很,其他方面严重不足。他建议我应该加自己的纪律,扩大我在西方和国历史的知识,化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至于我是否有能力理古文撰写的典籍,霍尔教授对我有绝对的信心。在我第一次参加初步试时,在五个指定领域中当掉了两门,被迫再考一次。我意志消沉,霍尔给予我恰到好的推动。“来吧,”他说“鼓起勇气来,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些话分量十足。人虽然要承认错误,但不能认定从此就无法改变。

这时我修了霍尔教授的现代日本历史。我确定学期报告题目是“明治初期教育政策的变动”时,我对他说,我想让自己熟练以制度来解读历史的方法。我想找呈现时代剖面的正确方式。这可以算是综合方式。教育政策的改变必定是面镜,可以反映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觉醒。我对单一或孤立事件没有兴趣。这篇报告得了A,从此我和教授建立起较密切的关系。我寻找博士论文题目时,经过许多波折。我于本能想研究中国的内战,但我缺乏研究资料的协助,又无法离战争带来的情绪冲击,本不可能理这个异常复杂的题目。而且,自从我决心研究历史后,我比较倾向于克劳维兹学派的影响:一大堆炮火对历史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有时短暂的小冲突反而可能造就历史的重大里程碑。在安亚堡的初期,我无疑仍受到格拉斯·弗利曼(DouglasFreeman)的影响。我曾从东京的厄尼·派尔(ErniePyle)图书馆借他的《李将军的中尉们》(Lee’sLieutenants),在办公室看。但在密西大学时,我有机会翻阅柯尔(ACCole)的《无可抑制的冲突》(TheIrrepressibleConflict)和玛格丽特·李区(MargaretLeech)的《华盛顿的起床号》(ReveilleinWashington)。后者对我影响尤大,让我不再迷恋军事史。就牵涉之广度与情绪冲击之度而言,报战争最好能远离战场,不必提及灰尘或坏疽。

一旦决定题目和战争无关以后,我就有许多题目可以选择。不过,中国与西方的冲突是最惊人的历史发展,即使是抗日战争与内战,都可以说是那次史无前例发展的后续。中国与西方的多次冲突,以及每次羞辱后的调适,似乎都已经过充分探讨。但当真如此吗?那些专论或论文的共同缺是,作者还不能接受历史的无可避免。中国作者持续指控西方帝国主义的攻,西方人则照例指责中国傲慢、见识不足、拒绝改革。这些事件有相当丰富的文献,但欠缺的却是彼此的了解。鸦片战争开打时,克思写,一方以为自己备所有德,另一方则只知贱买贵卖,就我所知的史迪威事件,及从朱世明将军听来的消息判断,我敢说双方的心态仍隔了十万八千里,毫无展。问题是我们对历史的研究还不够。我自己在国民党军队的经验让我上了一课:当代中国的背景必须回溯自帝制时期的过去。这些思绪让我转而研究明朝。如果东西双方的对立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将背景往上延伸数百年并非不合理。无论如何,清代的政治历史受到外族统治的太多扭曲,后期又在与西方冲突影的笼罩之下。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朝代,在制上应该更能代表中国的特

经过许多徒劳无功的摸索后,我的博士论文最后确定为“明代之漕运”是一个时期的剪影,其运作情形是可以理的题目。这个概括研究多多少少是智识上的练习,让我熟悉帝制末期政府的基础后勤设施。论文尚未完成,霍尔教授就前往耶鲁任教。接任的费维恺(AlbertFeuerwerker)和余英时教授对我的帮助远多于批评。在他们的推动下,论文很快获得委员会的通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