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2/7)

这一段充满着光辉和满足的时期如何下场?最简捷地说,这理想的国家因为领§导集团的逐渐骄惰而不负责,无从继续。廷里的伺候人众增加到不能驭的程度。及至8世纪中叶,即以内参与音乐和娱乐的人众而言,便多至一万余,女可能加倍。文官集团不仅人数增加而且薪俸膨胀,皇帝与群臣的品质则降低。以上述的各个情况而言,至此已朝相反的方向行。公元751年,中国的军队在中亚被阿拉伯联军击败,即使西南的少数民族队也着唐军仓皇后撤,吐蕃也叛变。9世纪更有边防将领坐大而成为军阀的趋势;内地则有农民暴动。唐代宦官此时还无声无闻,今后则在廷之内专权,甚至废立君主。同时佛教寺院的集中财富,也使国家难安。公元840年代连续发生了一连串的排佛行动,845年的诏书,下令捣毁了4600所寺院,迫26。05万僧尼还俗。

唐朝有自信及安全的时候,对信教自由极端地保障。公元**5年,僧玄奘离中土16年之后由印度回国,第二个唐朝皇帝李世民亲予接见。当日龙颜大悦,御前传旨,使玄奘有了各样的助手和各方便,将梵文经典657件译为华文。创业之主李渊则于624年兴建一座教的宇观。另外一法令于638年准许景教(NestorianChristianity)的传播。至于拜火教的介较少为人提及,可是他们在西安寺庙里的僧侣也受到同文官五品和七品的待遇。

唐朝**政府的一大特为“三省分工”尚书省总揽六,执行经常业务;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视作一机关,其官员审查各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唐朝帝国政府所公布的各规定,以律、令、格、式四大项目区分,大概律指刑法,令为行政上的指示,格为衙门内的规章,式为执行时的细则(因为当时的思想及习惯不同,以上只略示今日看来的大要)。这纺织上的区别,适合于重造帝国时的秩序安排。当日本人将此系施行于他们国内时,即称之为“律令政④治”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创建的典章制度

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这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

在中国帝王之中,李世民可算是最有人上的引力。隋朝末年群盗蜂起,世民怂恿父亲李渊(时为唐国公)乘机称帝,当时他才16岁。迄至24岁时,他在巩固朝廷削平群雄的关最著战功。他有恻隐之心而又好奇心重,不惧危难也不辞劳瘁。他常直接指挥战斗,有时以数骑在前锋之外与敌方将领谈判。在作为一个政④治人的立场上讲,他以一群智(多数为光的读书人)追随其左右。虽说唐朝制度大致循服隋朝的前例,内中实施的细则乃由于李世民的经理而产生。他在位共23年,本章一开始就提到,唐朝制度从当时的光看来近于至善,其中大之功绩应属于此位青年君主。除了名义之外,李世民实为朝代的创始人。

开倒车的情形,范围广而程度。有些历史家认为唐代可以分作前后两段观察。看来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全朝代时间上的中,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岭。这样一来,前面一段有了137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151年的破坏和混

然则,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人天不容于代议政④治。前一章我们曾谈到,汉朝以一推荐制度使百官来自各地区,可是

andbalallces)截然不同。李唐政府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基上现。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专制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在内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史籍里曾记载李世民有一次与臣下商议之后怒气冲冲的自营自语:“有朝一日我要杀掉这老农夫!”他的皇后问他何所指,原来心直快的魏征,因为皇上的宽容,经常在大广众之下揭举御前的错误。这次皇后机灵应变,趁换着朝服时,庆贺至等有此不怕死的忠臣,实为社稷之福。可是这故事也暴李唐政的合理化,其立场至为窄狭。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当然,一个有作为的大帝国不可能一昼夜之间由盛而衰;也不至于因一段突然的事变即无法立足。8世纪的中期,一连串的事迹好像摧折了朝代的连续,可见得幕后还有若因素尚未提及。在此,从宏观的光,我们权且把755年安禄山的叛变搁置不提,回再从公元618年的唐朝创立说起,以保持历史光的纵

忱的是日本人,其中有些像今日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在中国即曾居留达几十年。他们回国之后,对日本的文化有了的贡献,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一自铜币的设计到妇女的发髻,自室内的布置到围棋——从今之后,日本文大陆彩。丽与越南也有同样的趋向,但不像日本这么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