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亚圣与始皇(4/4)

于诸侯之间,而尤其是进入战国这一段历史上号称“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政④治哲学兴起,既富有内容,又多品目,兹后2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再也无此精到之处。所谓百家争鸣的百家,实际不过约20家。除了儒家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道家和法家。道家对世俗的权威无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所以道家有支持泛神主义、抒情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趋向。这些思潮对当日政④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以后道家以一种“到自然去”的指向,策励艺术家和诗人。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法家和欧洲18世纪实证主义(positivist)的法理学家很相像。他们认为法律表彰着统治者的意志,不受习惯的羁绊,也不受世俗的道德所约束。但是中国的法家在整个社会需要团结与凝固的时候展开,因此不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通常他们支持独裁者,以赏罚为不二要义,而这些独裁者心目中的法律则不外军法和戒严法。

我们该如何说明周朝末年的大混乱?我们该如何解释此中矛盾;一方面有人在劝说所有的王侯与政④治家要具有恻隐之心,要和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on)一样的慈悲为怀,另一方面却有人提倡只要目的纯正,便不怕手段不纯正,以致施行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式的政④治现实主义,弄到焚书坑儒,而这些事迹都发生于基督降世之前百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

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展开政④治的统一,这种政④治上初期的早熟,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集权的传统。

传说周武王渡黄河灭商的时候,有800个商的附庸,参加他的征伐。虽说我们无从证明每一个都是一个部落国家,只以数目之众,即表示当日自主之单位为数必多。在春秋时代,纪录留下了170个国家的名目。当诸侯互相吞并的时候,其中之一——楚,就独自吞并了百余国中之40个。迄至孟子之日,只有12个可以在地图上画出,其中也只有7国可以实际算数。这样的兼并不断的继续下去,一直发展到周之封建所划分的各国疆域全部作废,最后,所有土地归一人管辖,治下延伸到东亚大陆的一大部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