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东奔西走1(3/10)

方呢?

在这里,有一支大的汉军队,带队的正是韩信和张耳。

在黄昏时分抵达了韩信兵营门外,但是他没有通报韩信,而是和夏侯婴乔装为过往行人,就在小修武当地简陋的客舍里居住了下来。从当时的情形上来看,这一夜他并没有睡好,实际上只是在上半夜的时候,打了个盹。未等天亮,他和夏侯婴就了客栈,把那辆破车修饰了一下,上带有羽的旌旗标志,向着韩信的大营冲了过来。

到了大营门前,他没有表份,只是声称自己是汉王派来的特使,而且他随携带着相关的印符,得以顺利兵营。再接下来,应该是有一场小规模的火,刘和夏侯婴手下的人,突然亮了自己的汉王份,在韩信的扈从们目瞪呆之际,迅速攻占了韩信及张耳的卧室。并在没有惊动两人的情形之下,先行收缴了兵符印信。等张耳和韩信懵懵懂懂地醒来,听到的是汉王升帐,喝令二人迅速觐见的声音。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小修武刘大夺兵,睡梦中韩信遭暗算的故事”但很少有人解释过,刘他为什么要这么呢?他既然抵达了小修武,何以不通知韩信速速迎驾,却这么个名堂来,此举有何意呢?

想了解刘的用意,须得从楚怀王的悲命运说起。

这里说的楚怀王,实际上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孙,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老楚怀王的孙,就被打回原形,成为了放娃。但后来项梁东渡,为了竖立一杆能够号令天下的战旗,就拥这个放了新一届的楚怀王。再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尽收权柄,剥夺了项羽的兵权。

但是随后不久,秦将章邯包围赵国钜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就挑选了最信任的宋义,以其为上将军,统十万楚兵,去救援钜鹿。却不承想,途中项羽突然发动兵变,杀掉宋义,夺取了兵权。

从此以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把兵权还给楚怀王。

楚怀王沦为了孤家寡人,无枝可依,搞到最后,他竟然被项羽派英布于江心截杀,枉送了一条命。

这活生生的现实,让刘切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权力的诱惑是不可抵御的。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没有人会这样

由此推断,韩信也肯定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要手中的权力呢?先给韩信一个理由?

所以,如果刘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韩信速速迎驾的话,他无法保证会发生些什么事。

没有证据表明,韩信一定会杀掉刘。但刘的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这就叫:“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婴一逃往小修武的时候,刘就在心里盘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险。他不仅在逃避项羽的追杀,同样也防范着自己人。

毫无疑问,像刘这样算计,活得会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怀王更长久!

如果楚怀王也会像刘这样心盘算,这世上大概就不会再有项羽的位置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刘算无遗策,才导致了韩信悲苦的命运,让他失去了成为第二个项羽的机会。

此外,刘此举,防范的不仅是韩信,还有张耳。

要知,张耳是有前科之人。早年他和陈馀奉陈胜王之命,随陈胜将武臣,经略赵地,等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馀却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这件事尽有利于当时的抗秦局势,但对于陈胜本人来说,却意味着大的伤害。

此时张耳和韩信统兵横卧赵地,其战略格局与当年陈胜王时代同一辙。刘没理由相信,在同等的政治利益格局之下,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如果张耳忽然间老病发作,再次劝说韩信称赵王,这事的结果谁也保不准。

所以,刘一防韩信,二防张耳,他实际上谁也信不过——早在他落魄的当年,去大嫂家里蹭饭吃,连大嫂暗示厨房里没有饭了,他都要亲自验看一下,可见这个家伙对人是持有度怀疑的。

不相信人——又或者,他只相信人是不可以相信的。

和刘这样的人共事,是很令人绝望的。除非到像纪信、周苛那一步,被人用火烧了,又或是煮了,否则无法取得刘的信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