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这时候彭越手下有一万来人,没人搭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办。幸好自立的齐王田荣,给了彭越将军印,让彭越去攻打济北。彭越总算找到了组织,当然要卖力干,当即驱兵入济北,杀掉了济北王田安——他荣幸地成为第二个被除名的王。
眨眼工夫,十八王就已经死了俩。分明是还嫌不够热闹,被冷落的陈馀终于出山了。
陈馀出山,专门来找项羽的麻烦,因为项羽封了他的老伙计张耳为常山王,自己却只是封侯,这对陈馀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于是陈馀找自立的齐王田荣借兵,要求攻杀现在的赵王张耳,再把被挤对成代王的赵歇接回来,继续当赵王。
这正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项羽笨如猪”眼见得大封天下没几天,又乱成这个样子,项羽心里好烦。为了排解心理压力,他干脆杀掉了无辜的韩王成。于是韩王成沦为第三个被除名的王。
短短的几个月,从义帝开始,胶东王被杀、济北王被杀、韩王被杀。封王榜竟然成了死亡榜,拉开了诸侯死亡的序幕。
诸侯们死了也就算了,此时汉中,投奔刘邦的韩信,居然也被拖到刑场上去,正要开刀问斩。
7、追韩信
到现在为止,韩信也算是经历过大世面的人了。
他在项梁渡江时投军,经历了攻杀第二任楚王景驹的战役,追随项梁参加过东阿战役,并在定陶战役项梁败死之际,于星夜亡命奔逃。他逃回楚怀王身边,从此成为了上将军宋义的部下。项羽杀死宋义,韩信又成了项羽的部下,并在钜鹿战役中奔前跑后,累得牛喘。随后他追随项羽入关——但项羽压根不认识他。
悲愤的韩信从此投奔了刘邦,随军来到了汉中。他在汉军中弄到了管理粮仓的小官,却又不知因何缘故,触犯刑律当斩。
负责监斩的,就是当年沛县的监狱长夏侯婴。夏侯婴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以往,他看着死刑犯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过,咔嚓咔嚓,连续十三个脑壳被切除。接着是韩信被押上来。看到夏侯婴,韩信很郁闷地问了句:“喂,不是说你们家汉王欲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
咦?听了韩信的话,夏侯婴很吃惊。因为在当时,了解刘邦心事的人只限于汉军高层。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当然了解。但一个小小的死刑犯,竟然也知道刘邦的心事,这事有点意思。
于是夏侯婴就把韩信叫过来,聊了几句,感觉很不错,这个韩信,是个人才。夏侯婴就去找刘邦推荐,刘邦也懒得理会这些小事,就随口吩咐了句,让韩信做个治粟都尉——还是个管粮仓的小官。然后刘邦就把这事给忘了。
这段时间刘邦真的很烦,自打他来到了南郑,部下就开始了胜利大逃亡,士兵逃,军官逃,谋士逃,将领也逃。总之大家都不乐意待在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都想逃回家去,做个团圆富家翁。
重要将领越逃越多,刘邦的心里越来越恐慌,压力越来越大。忽然间门外有人来报:“报,丞相萧何逃走了。”
什么?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记闷棍,打得刘邦当时就坐地上了。萧何比他年长一岁,在沛县时多年照顾他,是他的智囊,是他的左右手。如今萧何竟然也逃了,可见自己的人生事业…多半是没戏了。
绝望、沉闷,刘邦度过了他人生最艰难的两个日夜。到了第三天,正准备继续绝望,忽然间报说丞相萧何门外求见。当时刘邦又喜又怒,冲过来揪住萧何就打:“他妈的,别人逃就逃了,咱们是什么关系?你怎么可以弃我而逃呢?你辜负了我们五十多年的生死交情,我打死你,打死你…”萧何架住他的手,说:“大王,我没有逃,我是追赶逃跑的人去了。”
“你去追人?”刘邦问道“追哪一个?”
萧何回答:“追韩信。”
刘邦:“追哪个?”
萧何:“韩信。”
刘邦:“你说清楚点,到底是追哪个?”
萧何:“已经说三遍了,是追韩信。”
“不可能!”刘邦悲愤地大吼起来“现在逃跑的将领,已经有几十个,你说追谁我都信,居然说什么追韩信,你为什么欺骗我?”
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骗你?逃跑的那些将领,都是无关紧要的,只有这个韩信才是举国无双的人才。你如果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可以商量的人,这要看你有什么计划了。”